• 2025-05-09 09:46:52
  • 阅读(5253)
  • 评论(8)
  • 新京(jing)报记者 咸运(yun)祯(zhen)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

    今年4月,赵喆在社(she)交平台发布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详细记录了她接受心理咨询的履历。文章中称(cheng),自(zi)己(ji)原本追求专业帮助,却(que)因咨询师的欠妥引导陷入了更(geng)深的情绪逆境。

    赵喆告诉(su)新京(jing)报记者,去年8月,她在父亲病重、工作危机和婚(hun)姻成绩的多重压力下,通(tong)过某平台找到了一名拥有3.4万粉(fen)丝的“资(zi)深心理咨询师”。初次(ci)咨询,对方给(gei)出建议(yi):“你大概患抑(yi)郁症了,需要马上干预。”而在赵喆支付9800元后,咨询变成了理论复述和课程推销。“每次(ci)都用专业术语包(bao)装,然后引荐更(geng)贵的套餐。”赵喆说,三个月后,她觉得状态更(geng)糟了。

    李薇花(hua)费6980元,在一家(jia)心理咨询平台拿到了“高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在这家(jia)答应“包(bao)拿证、包(bao)分配工作”的平台,她仅接到两单(dan)咨询后机构就(jiu)倒闭了,法定代表人也被列为失约人员。

    新京(jing)报记者注意到,某线上投(tou)诉(su)平台上,关于“线上心理咨询乱(luan)象”的投(tou)诉(su)层(ceng)出不穷。被反应较多的成绩有:本想(xiang)追求专业帮助,却(que)遭遇各种套路,从业者资(zi)质参差不齐、咨询效(xiao)果难以评估、收费机制不透明等。

    据中疾控发布的卫(wei)生健(jian)康统计年鉴和公然数据表现,截至(zhi)2024年,天下约有9500万抑(yi)郁症患者,心理咨询机构数目已超(chao)过12万家(jia)。面对庞大(da)的市场需求,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迅速衰亡,除大(da)量的心理咨询App平台,还有众多活(huo)跃在社(she)交媒(mei)体的“野生心理咨询博主”。

    睁开剩余 90 %

    一名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家(jia)告诉(su)新京(jing)报记者,2017年,人社(she)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zi)格认证考试,标志(zhi)着政府主导的行(xing)业准(zhun)入机制退出。此后行(xing)业羁系出现真空,大(da)量培训机构打出“零基础速成”“月入数万”的灯号招揽学员,发放不具效(xiao)力的心理咨询专业技(ji)能培训证书。许多不具本领者就(jiu)上岗咨询,部专心理咨询平台及咨询师存(cun)在明显的引诱消费行(xing)为,形成乱(luan)象频(pin)发。

    ━━━━━

    去做心理咨询,反而感觉被冒犯

    2022年夏天,饱受学业压力困扰的小孙点开了一个心理测试链接,完(wan)成了一份120题的“马斯洛安全感测试”,系统提示她“存(cun)在严重不安全感,建议(yi)尽(jin)快(kuai)干预”。随后,她选择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但是这个决意并未带来预期的帮助。小孙前后在4家(jia)线上平台打仗过7位咨询师,有咨询师在初次(ci)咨询就(jiu)推销“能量疗愈”课程;有咨询师在她报告校园霸凌履历时轻率地评价她“太敏感”;最令她感觉到被冒犯的一次(ci),是在她提出休学想(xiang)法时,咨询师用“家(jia)境一般、长相平凡(tong)”等话语贬低她的小我私家价值(zhi)。

    小孙说,她前后支付了累计四万多元的咨询费用,却(que)始终未能获得有效(xiao)的心理帮助。

    赵喆的履历类(lei)似。她提供的聊天记录表现,2024年,对接服务的心理咨询机构要求她预付9800元采办十次(ci)视频(pin)咨询服务。经过一番讨价讨价,机构终究优惠了500余元费用。

    赵喆告诉(su)记者,咨询历程中,对方大(da)多只是机械地复述书籍内容,让她打坐、冥想(xiang),间或利用一些晦涩的心理学术语。

    当她试图倾诉(su)婚(hun)姻成绩时,咨询师反问:“就(jiu)这点小事?”赵喆说,这种敷(fu)衍的态度让她感到被忽(hu)视,而非获得应有的专业支持。

    从业十余年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赵敏表示,正规的心理咨询服务有严格的职业规范,任何答应“包(bao)治百(bai)病”或“快(kuai)速见效(xiao)”的说法都是不靠谱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会保持价值(zhi)中立,通(tong)过专业方法帮助求助者找到解决成绩的途径,而不是对求助者做出评价。

    她强调,《我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lun)理守则》明白规定:心理咨询师不得对咨询效(xiao)果做出绝对答应,不克不及贬低或打击来访者,必须尊(zun)重来访者的自(zi)主决策权,更(geng)弗成将自(zi)己(ji)的价值(zhi)观强加于人。

    ━━━━━

    “包(bao)拿证、包(bao)分配工作”

    2017年,人社(she)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zi)格认证考试,标志(zhi)着政府主导的行(xing)业准(zhun)入机制退出。浙江费心理卫(wei)生协(xie)会理事长赵国秋对新京(jing)报记者表明,这一调整是政府简政放权、精简职业资(zi)格认证的结果。

    认证取消后,各式百般(yang)的心理咨询专业技(ji)能培训证书走到台前。赵国秋指(zhi)出,部分培训机构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降低门槛招收学员。这些学员背景各异,包(bao)括待业人员、转行(xing)者等。培训机构每个月批量发放资(zi)格证书,导致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现实上,目前心理咨询师既没(mei)有国家(jia)一致认证,也没(mei)有省级人社(she)部门认可的职业技(ji)能等级评定。

    新京(jing)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电商平台上仍有大(da)量商家(jia)在贩卖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及证书。这些课程价格在1100元至(zhi)3800元不等,商家(jia)以“每天学习一小时”“考试包(bao)过”等宣(xuan)传语吸引学员,并声称(cheng)其证书被各大(da)心理咨询机构和平台认可。

    曾在“愈见”心理咨询平台工作的李薇向记者透露(lu),她花(hua)费6980元,拿到了“愈见”颁发的“高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该机构曾答应“包(bao)拿证、包(bao)分配工作”,但她仅接到两单(dan)咨询后,机构就(jiu)倒闭了,法定代表人也被列为失约人员。“一个月拿证,培训几(ji)天就(jiu)能上岗,这样(yang)的心理咨询师你觉得能专业吗?”李薇说。

    4月8日,记者以报名者身份咨询“壹心理”平台3580元的培训班,招生老(lao)师热忱洋溢:“专科以上学历、18-65岁均可报名。”当记者表示只要中专学历时,对方连忙 改口:“没(mei)有学历也能够学习。”

    问及证书用途,该老(lao)师表示:“考据已是被镌汰的方式,现在各大(da)平台都是自(zi)主培养咨询师,自(zi)己(ji)考核、自(zi)己(ji)用人、自(zi)己(ji)负责(ze)。”

    ▲“壹心理”平台招生人员向记者展现的该机构培训学习证书。受访者供图

    记者随后询问了5家(jia)心理咨询平台,其中4家(jia)表示只认可在本机构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咨询师,纵然持有其他机构颁发的证书,仍需接受自(zi)家(jia)平台培训才无机会执业。

    “证书互不认但是行(xing)业普遍(bian)现象。”赵敏指(zhi)出,各机构都在自(zi)说自(zi)话地宣(xuan)称(cheng)自(zi)己(ji)的证书最权威(wei)。她说,部分机构为提拔(sheng)证书“含(han)金量”,乃至(zhi)不惜虚构“国际认证”背景或伪(wei)造与知名高校的合作关系。

    与之(zhi)形成比拟的是正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尺度(zhun)。赵敏展现了她的专业学习轨(gui)迹:系统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完(wan)成450小时临床实践和300小时专业督导训练。“培养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7到10年时候,”她说,“而现在许多所谓的‘咨询师'连最基本的谛听本领都不具有。”

    ━━━━━

    让客(ke)户(hu)永远感觉,自(zi)己(ji)马上痊愈

    “心理咨询真的有用吗?”

    李薇每次(ci)看到这样(yang)的发问都会忍不住留言提醒(xing):“谨慎选择,不要轻易买课。”作为曾经的“业内子士”,她深知这个行(xing)业面前隐藏的套路。

    李薇回忆,平台培训时明白告诉(su)他们:“要像计划奢侈品广告一样(yang)包(bao)装心理学概(gai)念。”这些测试的真正目标不是诊(zhen)断(duan),而是筛选潜在客(ke)户(hu)。一旦有人表现出焦虑情绪,尺度(zhun)化的贩卖流程就(jiu)会马上启动。

    李薇说,获得一个有黏性的客(ke)户(hu),往往始于经心计划的营销话术。比如要求受访者先免费做个心理测评,系统会自(zi)动生成“中度抑(yi)郁”的结果;再用19.9元的“钩子价”,提供半小时咨询,作为吸惹人踏入的第(di)一道(dao)门槛。当来访者显露(lu)出进一步咨询的意愿,价值(zhi)上千元的高价课程套餐就(jiu)会适时出现。

    记者在某平台上联系到一名自(zi)称(cheng)“国家(jia)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博主。其主页(ye)标注着“无偿、公益(yi)”字样(yang)。第(di)一次(ci)咨询时,咨询师先是用了一些专业化词汇来收场:“最近有甚么困扰?是否有躯体化症状?能否觉察情绪爆发时的自(zi)动头脑?”

    当记者称(cheng)“只是工作焦虑”后,对方即刻切换话术:“没(mei)关系,这说明你还没(mei)真正认识自(zi)己(ji)。这个历程很漫长,但是你要置信我(wo),我(wo)会帮你,我(wo)们一路找到自(zi)己(ji)。”

    当记者询问详细咨询方案时,博主表示微(wei)信私聊,紧接着,她向记者引荐了500元一小时的心理咨询课程,并表示,若是一次(ci)性采办20次(ci)咨询服务,可以优惠1000元。

    李薇告诉(su)新京(jing)报记者,预付费套餐是另一种套路。表面上,万元采办100小时咨询看似优惠,实则存(cun)在诸多限制。部分咨询师刻意延长单(dan)次(ci)时长,半年就(jiu)能消耗完(wan)套餐额(e)度,继而引诱客(ke)户(hu)续费。

    她说,有位“明星咨询师”的案例曾在咨询圈内流传,三年里,他让同(tong)一名来访者前后采办了职场压力经管、婚(hun)恋关系重建等多个课程,累计消费8万余元。这位咨询师经常炫耀,他能让客(ke)户(hu)永远感觉,自(zi)己(ji)马上痊愈。

    ━━━━━

    “明明感受到了伤害,却(que)找不到着力点”

    自(zi)感咨询没(mei)效(xiao)果,赵喆提出退掉未完(wan)成的咨询课程,但咨询机构以“套餐服务一经开始概(gai)不退款”为由谢绝了。

    赵喆拨打了市场羁系热线。德律风里,工作人员告诉(su)她,心理咨询属于比较特殊的服务行(xing)业,目前没(mei)有一致的收费尺度(zhun)和效(xiao)果评估体系。当问及咨询师资(zi)质成绩时,对方表示只要机构能提供合法的营业执照、咨询师培训证实,就(jiu)不构成违法。

    小孙也发现,线上心理咨询维权面对诸多逆境。由于行(xing)业尺度(zhun)模糊、服务效(xiao)果难以量化,消费者在举证服务质量、界定责(ze)任归属时往往无从着手(shou)。“明明感受到了伤害,却(que)找不到着力点。”

    她前后咨询了三个律师,律师们几(ji)乎(hu)给(gei)出了一样(yang)的答案,诉(su)讼的取证难、周期长,这类(lei)案件胜诉(su)率很低。

    律师们认为,若是启动诉(su)讼程序,最直接的障碍来自(zi)效(xiao)果认定的客观性。心理咨询不像网购商品有明白的质量尺度(zhun),也不似医疗行(xing)为存(cun)在病理指(zhi)标,许多维权者,因没法举证服务无效(xiao)而败诉(su)。

    2024年,山东济南槐荫法院审(shen)理了一路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纠纷案。

    当事人焦某因失恋后情绪低沉,花(hua)费6000元采办了40天的心理咨询服务。一周后,焦某认为服务没(mei)有效(xiao)果要求退款,被机构谢绝后诉(su)至(zhi)法院。

    法院审(shen)理认为,心理咨询服务的效(xiao)果评估具有客观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要素。终究通(tong)过调解,机构退还了部分费用。

    主审(shen)法官在案件审(shen)理结束后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心理咨询服务时,要注意审(shen)查机构和咨询师的资(zi)质,同(tong)时在条约(tong)中明白服务内容和预期效(xiao)果。但法官也坦(tan)言,效(xiao)果评估缺(que)乏客(ke)观依据。心理咨询的效(xiao)果很大(da)水平上取决于来访者的客观感受,这类(lei)纠纷往往难以简单(dan)判定。

    也有消费者质疑:线上心理咨询机构标榜“专家(jia)”头衔(xian)、展现“乐成案例”的行(xing)为是否涉嫌虚假宣(xuan)传和欺诈?

    2025年3月26日,上海市闵(min)行(xing)区群众法院公然科普了这一成绩。根(gen)据消保法规定,心理治疗,也是一种合法的消费行(xing)为,作为心理咨询的接受方,具有消费者的身份,应当受到消保法的保护,而心理咨询的提供方,也应当受到约束。

    而司法判定线上心理咨询机构虚假宣(xuan)传主要看三个枢纽点:是否资(zi)质造假、是否夸大(da)效(xiao)果、答应是否详细可查。比如,宣(xuan)称(cheng)“国家(jia)认证心理咨询师”,但国家(jia)2017年已取消该资(zi)格认证,这种宣(xuan)传就(jiu)涉嫌造假。

    其次(ci)是效(xiao)果验证。若是广告说“三次(ci)咨询减缓抑(yi)郁症”,必须拿出医学研(yan)究(jiu)证据支持。现实中许多机构用“95%用户(hu)反馈有效(xiao)”这类(lei)模糊表述,法院会要求提供详细数据,比如调查了多少人、改善尺度(zhun)是甚么,拿不出完(wan)整数据就(jiu)大概被认定虚假宣(xuan)传。

    ━━━━━

    “羁系真空”如何破局?

    “许多连基础心理学都不懂的人,却(que)在做着心理咨询的工作。”赵国秋传授收回这样(yang)的叹息,从业二十余年,他见证了行(xing)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目睹了行(xing)业野蛮生长带来的乱(luan)象。

    新京(jing)报记者调查获悉,商业心理咨询机构普遍(bian)采取市场化定价策略,线下单(dan)次(ci)咨询费用通(tong)常在600元-1500元区间,部分高端机构收费更(geng)高。这种高昂的定价机制,使得许多追求心理帮助的消费者不克不及不转向价格相对较低的线上服务平台。

    “现在的情况,就(jiu)像没(mei)有交通(tong)法则的马路,谁都可以上路。”赵国秋表示,心理咨询行(xing)业正面对严重的准(zhun)入门槛缺(que)失成绩,目前,只要小部分从业者接受过正规心理学教育,绝大(da)多数人仅通(tong)过短(duan)期培训就(jiu)仓促上岗,导致行(xing)业专业水准(zhun)参差不齐。

    赵国秋认为,成绩的根(gen)源在于“羁系真空”。

    人社(she)部门曾经负责(ze)心理咨询师的资(zi)格认证,但自(zi)2017年取消认证考试后,就(jiu)退出了行(xing)业经管。如今,市场羁系部门可以对心理咨询机构工商登记、收费等进行(xing)经管,但对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没(mei)有监督。

    现行(xing)的《精神卫(wei)生法》虽然明白区分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规定了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xing)并由卫(wei)健(jian)委羁系,但没(mei)有明白心理咨询机构该由谁来经管。

    赵国秋觉得,从专业角度看,卫(wei)健(jian)委似乎(hu)是最合适的羁系部门,但现行(xing)法律并未赋(fu)予其明白的羁系权柄。这就(jiu)形成了一个令人担(dan)忧的局面,有法律条则,却(que)找不到执行(xing)的主体;政策导向很明白,却(que)分不清谁来负责(ze)。

    也有一些主动(ji)的举措,探(tan)索破局的路径。

    上海交通(tong)大(da)学医学院传授、硕士研(yan)究(jiu)生导师谢斌此前在接受《南方周末(mo)》采访时表示,该市通(tong)过地方立法,修订(ding)了《上海市精神卫(wei)生条例》,明白由卫(wei)生行(xing)政部门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xing)监督检查,向社(she)会公布检查结果。这就(jiu)明白了行(xing)业的主管部门。

    2025年4月1日,上海市《心理咨询机构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该规范由上海市卫(wei)健(jian)委牵头制定,市场羁系部门团结发布,从服务准绳、基本要求到服务流程、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jie)都作出了系统性规定。

    《规范》规定,若采用线上咨询的方式,心理咨询师应充分考虑互联网对心理咨询的影响,保持伦(lun)理敏理性,遵守伦(lun)理规范。在确定采用线上咨询之(zhi)前,心理咨询师应与来访者充分讨论,帮助来访者认识线上咨询的优势和局限。(心理咨询师)不克不及对来访者带来压力、紧张、冒犯等言语或非言语行(xing)为。

    有专家(jia)评价,这份服务规范,不仅明白了咨询机构的基本执业规范,还建立了服务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将原本松散的服务尺度(zhun)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估的详细指(zhi)标。

    赵国秋建议(yi),心理咨询应当被纳入政府经管,明白主管部门,对行(xing)业制定服务规范、技(ji)术尺度(zhun)和监督评估尺度(zhun),以及对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zi)质进行(xing)审(shen)核、定期监督检查。

    在他看来,心理咨询行(xing)业需要严格的准(zhun)入门槛和专业素养。优秀的咨询师更(geng)像是一面镜子,帮助来访者看清自(zi)己(ji)。“行(xing)业的规范化之(zhi)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值(zhi)得等候。”

    值(zhi)班编辑 康嘻嘻 李加减 王丹妮

    发布于:北京(jing)市
    2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