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4 17:51:52
  • 阅读(10831)
  • 评论(32)
  •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多次就保险业监管提及“强化逆周期监管”,相关政策举措受到业内关注。

    本轮逆周期监管,主要是针对保险行业下行周期下的经营压力和利差损风险而言,旨在提高行业机构的连续经营本领微风险抵御本领。

    目前保险业已迎来哪些逆周期监管举措?还有哪些逆周期监管措施值得等候?业内子士向券商中国记者总结道,能够从资本端、负债端、资产端三个维度来梳理。总的思路是,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同时保持资本富足稳健。

    资本端:优化偿付本领监管要求、支撑股债“补血”

    对付逆周期监管举措,保险业很多机构关注资本真个监管政策。具体包括,对偿付本领和准备金监管政策的优化美满,以及资本补充渠道方面的政策。

    一是在偿付本领方面,优化监管标准,延伸过渡期。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根据保险业发展现实,优化保险公司偿付本领监管标准,包括对中小险企最低资本给予“九五折”或“九折”优待,优化资本计量标准,优化投资品种风险因子等。今年5月初,金融管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再宣布,调解偿付本领监管法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决意将偿二代二期法则过渡期延伸一年,过渡期延伸至2025年底。

    展开剩余 80 %

    二是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其中:

    在债务性资本方面,增加永续债工具补充资本,发债机构扩容。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团结发文,允许切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发行永续债。同时,近两年获准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和永续债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更多保险公司得以通过发债方式补充资本。

    在补充权益性资本方面,业界等候优化股东持股要求,以引入更多股东投资。目前,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上限为1/3,风险化解类新机构不适用这一要求。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到,“研讨优化股东资质和持股比例要求,加强外源性资本补充吸收力。”业界据此以为,目前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上限有望突破,同时也将放宽股东资质要求,这也是一些险企的等候。

    此外,针对补提寿险责任准备金加剧寿险公司利润和偿付本领压力的情况,准备金折现率曲线也得到逆周期优化。寿险传统险责任准备金折现率曲线为“基础利率曲线+综合溢价”,基础利率曲线很大程度决意于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近年来,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明显,750日曲线也下移很多。业内子士引见,目前已有优化来自扩展“综合溢价”上浮空间,这能够理解为增加了逆周期调治因素。

    负债端:预定利率下调及动态调解、报行合一

    在负债真个逆周期监管落地动作最早,也相对较多。

    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在多个行业场合提到要优化寿险负债本钱。受到关注的是,2023年3月召集保险业协会和20多家寿险机构,在北京、南京、武汉三个所在举办调研座谈会,摸底各寿险公司的本钱和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以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本钱,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经管。

    此后,金融监管总局已多举措引导寿险业优化负债本钱。

    一是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降低负债刚性本钱。2023年7月,传统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切换到3%,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全能险最低包管利率上限降至2%。2024年,9月切换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至2.5%,10月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全能险最低包管利率上限降至1.5%。金融监管总局今年4月发布通知,允许保险公司对全能险最低包管利率设置包管期,包管期满以后能够合理调解最低包管利率。

    二是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解机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8月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解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按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依照市场化原则,实时调解产品定价。截至目前,保险业协会已发布过两个季度的预定利率研讨值,离别为2.34%、2.13%,暂未触发预定利率下调。

    三是引导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自去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多次提及鼓励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撑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写入2024年9月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这为寿险业下一阶段的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

    四是始自银保渠道的全渠道“报行合一”要求,推动寿险行业降低业务费用本钱,改善费差损情况。

    资产端:开展黄金投资试点、优化比例监管

    在资产真个逆周期监管举措方向,业界目前关注到的包括,扩展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放宽资产投资比例等。

    一是开展险资投资黄金业务试点。2025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通知,决意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10家试点保险公司能够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

    业界以为,保险资金投资黄金有利于优化资产配置机构和分散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主动推感人民币黄金市场发展。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长期来看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参与黄金投资业务,将进一步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

    二是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本领富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个百分点。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从20%提高至30%,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家当股权的投资力度。

    三是美满长周期审核机制,促进险资实现“长钱长投”。2023年10月,财政部印发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审核方式,将国有贸易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举措中经营效益类目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审核分红了“当年”和“近三年”,且两项各占50%的权重。今年1月,财政部宣布,将“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目标审核权重调解至不低于60%。

    此外,在境外资产配置方面,险资投资渠道有望迎来突破,例如保险公司参与债券通“南向通”。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经管局宣布六项深化两地金融互助新举措,其中一项举措是“进一步优化扩容债券通‘南向通’的安排”。此后香港金融经管局曾透露表现,中国人民银行已原则上同意将债券通南向交易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合格投资者的增加将使国内的资产经管公司和保险公司能够购买全球债券,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

    发布于:广东省
    5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