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21:05:28
  • 阅读(7661)
  • 评论(52)
  • 5月15日,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周帆携《夫人如见》亮相上海北外滩盟国大剧院,参演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这是湖南湘剧演员时隔25年、长沙湘剧演员时隔29年再次叩响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的大门。

    《夫人如见》是以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夫人李闰平生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近代汗青题材湘剧。“夫人如见”四字取自谭嗣同生前写给李闰手札的仰面,报告了谭嗣同就义后,李闰承续亡夫未竟奇迹,开办“没有缠足会”、女子师范私塾,收养弃婴等,为男女平权、妇女解放事必躬亲,成为一代“巾帼完人”的故事,集中展现了李闰从闺阁女子走向精神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心路历程。

    “《夫人如见》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机和突破。”周帆表示,这部戏正在时间和戏曲行当方面都有很大跨越。她要饰演李闰从青年到老年30余年的人生,结合李闰年事变更,涉及闺门旦、青衣、老旦三种戏曲行当的表现,对她个人而言,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为精准掌控脚色,周帆和主创团队屡次前去浏阳采风,探访谭嗣同、李闰的故居与墓地,正在史料与艺术的交织中提炼人物精神内核。周帆表示:“我以为表演气势派头要‘既传统,又现代’。”剧中,她从人物自己出发,既保存程式化的古典神韵,又正在情感表达上力求实在感人,设计了很多符合剧中人物的形体行动,让人物更形象、更立体,将李闰的柔情、哑忍与醒悟刻画得淋漓尽致。正在“十哭”唱段中,周帆以颤抖的声线、浓烈的情感,将李闰对丈夫的深情、对命运的抗争、对时代的叫嚣融为一体,将汗青人物的精神内核转化为舞台说话。

    展开盈余 60 %

    湘剧具有600余年的汗青,是湖南本土重要地方大戏剧种,高腔、昆腔、低牌子、弹腔四大声腔体系承载着湖湘文化的基因。此次周帆参评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艺术突破的背后,是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出人出戏、守正创新“两条腿”走路进展形式交出的一份答卷。作为国家级非遗长沙湘剧的保护单位,湘剧中心保持典范复排与原创精品并举。比年来传承规复了《拜月记》《鹦鹉记》等传统剧目,同时创排《国歌·时间》《夫人如见》《大归》等原创剧目。正在传承湘剧艺术的历程中,一批批湘剧艺术家施展了重要的“传帮带”作用,徐绍清、彭俐侬、左大玢、陈爱珠、曾金贵、曹汝龙等湘剧名家言传身教、倾力授艺,将湘剧精髓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长沙市“杜鹃花人才工程”也为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无力支持,培育种植提拔了一批批优秀的湘剧演员。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竣甲表示:“湘剧的传承没有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文化基因的现代激活。我们将连续深耕人才培育种植提拔、典范复排、精品创排等枢纽领域,索求‘戏曲+文旅+科技’的融合之路,以多元化的流传手段,确保院团始终保持可连续进展态势。”

    从曹汝龙1996年摘得梅花奖,到周帆2025年冲击梅花奖,长沙湘剧以守正创新之笔书写着非遗的现代生命力。此次湘剧出“湘”,既是艺术传承的代际接力,也是湖湘文化走向全国的破圈理论。

    上演当天,“湘沪联袂 畅游长沙”2025长沙文化旅游上海推广展示活动正在北外滩盟国大剧院举行。长沙带来了美国网红“甲亢哥”长沙之行打卡的同款文艺表演和非遗展演,包含花鼓戏《刘海砍樵》,琵琶弹奏《十面埋伏》。长沙非遗传承人带来颇具地方特色的湘绣、剪纸,吸收上海市民驻足。

    长沙还展示特色文旅资源,推广“湘沪联袂·畅游长沙”主题线路和“美丽中国行·出境游沪湘”主题线路,诚邀上海游客来星城感受老长沙的文化韵、新长沙的休闲味,并约请境外游客来上海、长沙两地体验海派风情、湖湘文化的分歧风采,积极推进将长沙打形成为出境游第二站。

    发布于:上海市
    5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