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4 22:30:57
  • 阅读(9866)
  • 评论(49)
  •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5月24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正在昌平区体育馆拉开帷幕。包括全市16区及燕山地区和经开区的中小学师生家长等3000余人参与其中。

    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正在昌平区体育馆开幕。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虽然学生、孩子们是参与比赛的主体,但记者注重到,从赛事项目上来看,这场比赛的科技含量着实不低。记者得悉,本次比赛设置了14个线下赛事项目,总计2400余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衅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衅赛等赛事。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总计1.3万余人参加,包括编程空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衅赛等项目。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衅赛”不但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能的掌握,更强调正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越方案将间接应用于中核团体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伶俐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发展挑衅赛”让学生们正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经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记者相识到,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实现了“赛场即课堂”。

    展开剩余 49 %

    开幕式结束后,场馆内14个赛事项目进入角逐。记者注重到,场馆内的赛事多与人工智能、编程挑衅相关。“走向未来人工智能实践应用挑衅赛”就位于场馆一侧,参赛学生正抱着电脑坐正在一旁专注于答题环节,另一边一个小型的城市道路模拟赛道已经筹备就绪。该挑衅赛项目担任人郑彦良告诉记者,参赛学生完成答题后,会利用比赛小车的摄像头完成道路数据的收罗建成大模型,并经过大模型来实现自动驾驶。

    “这与现实中我们汽车的自动驾驶逻辑是完整一样的。参赛学生经过收罗数据训练模型,最后完成识别任务,是对学生们算法和实践的考验,他们也能经过比赛更理解如今运用到汽车上的技能是如何工作的。”郑彦良说。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丽梅介绍,本次大赛设定的项目,也是针对学生们日常校内学科教育的再拓展、再提拔,对付激发学生对付学科的兴趣以及锻炼思维,都会到达联动、拉动的效果。

    记者从昌平区得悉,近年来,昌平区依托41所正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良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迷信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度和市级迷信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正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线,拥有全国迷信教育实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未来,昌平区还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领悟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迷信教育支持体系,正在中小学迷信教育工作中打基础、出亮点、创品牌。

    编纂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发布于:北京市
    5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