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8 10:15:21
  • 阅读(3891)
  • 评论(51)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国主会场流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进行。汹涌新闻获悉,“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流动”终评宣告,“上海博物馆东馆常设陈列入选”十大精品奖。

    上海博物馆作为享誉世界的顶级我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拥有海表里系统最完备的我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上博东馆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从人民广场馆的4%摆布提高到10.5%。

    上海博物馆是全球我国古代艺术门类最齐全的博物馆,目前文物门类凌驾33大类,藏品总数凌驾102万件(套),珍贵文物近14.5万件(套),拥有海表里系统最完备的我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上海博物馆东馆 我国古代青铜器展厅

    上博东馆立足艺术史高度,拓展展览内涵,将原有艺术专题展做通、做全、做精,打造我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更好讲述深厚的中华文脉。上博东馆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从人民广场馆的4%摆布提高到10.5%。其中,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表里独一的常设通史陈列,陶瓷馆、货币馆也是海表里系统最完备的通史陈列之一,与雕塑馆、玉器馆等八个常设展厅堪称八部“我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展开盈余 87 %

    上博的“我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为国表里第一个专题陈列我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东馆青铜馆为50年以来的第六次陈列改建,在陈列结构、展品选择、阐释申明、视觉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在承继后人的基础上更新迭代,显现出上博在收藏与研究方面“守正创新”“强基固本”的专业精神。其中,青铜器建造技术版块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现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

    展览现场 战国 商鞅方升

    最新陈列共有八个板块: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青铜器建造技术。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应了公元前18世纪夏早期大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我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化的历程,是目前海表里独一的系统最完备的我国青铜器通史陈列。

    原陈列中的绝大部份展品将继续展出,如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含夏早期的绿松石牌饰和单翼铃、铸有初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的商鞅方升、新莽的同律器量衡诏衡杆和诏版、北宋的大晟编钟、明朝的喷水鱼洗等。

    上博东馆雕塑馆展陈是基于人民广场馆雕塑馆的改陈升级,首要表现在文物门类拓展和展线汗青延伸两方面。文物门类拓展方面,展览立足馆藏平面造型类文物,从艺术视角出发,展出和阐释上博馆藏骨雕、玉雕、青铜器、木俑、陶俑、墓葬刻石、金铜造像、石雕造像、木雕造像、泥塑造像、瓷塑、竹、木、牙雕等289件/套平面造型文物,较人民广场馆雕塑展增加近两倍数量,其中,有三分之一为首次公然展出。

    上博东馆雕塑馆

    展线汗青延伸方面,展览在原有雕塑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四大版块的基础上,向前扩大到商周时期,充分成为商周、秦汉版块;向后新增元明清版块,重新展现这时期雕塑的工艺之美和切近现代人审美的鲜活世俗气味,转变大众对元明清雕塑拘谨、守旧、衰落的刻板印象。在承继人民广场馆雕塑展原有经典展陈的基础上扩充和优化调解,形成“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大理国”“元明清”五大版块,显现一部有形的我国古代雕塑艺术通史。

    上海博物馆的我国历代绘画馆、我国历代书法馆是海表里独一的字画合并、系统展现我国古代字画通史的常设展。经由全面升级、创新改陈后,字画两馆在内容、功效、空间上实现了全方位提拔,不少国宝级字画珍品和多年未公然展出的名家代表作重现面前。

    字画馆开馆首显现场 孙位《高逸图卷》

    书法馆在呈现古代经典的同时,还特别新增现代书法版块,以展现近现代书法家的传承与创新。这些作品将阐释20世纪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使得上博书法通史更趋完备。 绘画馆的展陈时间线相较于人民广场馆时期进一步延伸至现代,新增近现代绘画板块,使得上博绘画通史展现更为美满。

    我国历代书法馆

    上博东馆字画常设展厅全面开放后,书法馆、绘画馆、海上字画馆及字画特型馆总展陈空间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总计展出300余件(196套)作品,几乎集结了历代书法、绘画流派,个人风格的经典画家的代表作,超70%为全新表态。展厅共筹备了6套字画方案以备轮换,将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3年总计将展出1200件作品,首次表态或久未出面的馆藏字画精品将连续呈现。

    上博东馆之“我国古代陶瓷”展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3层,面积近1800平方米。展览在人民广场陶瓷馆原有系统框架的基础上,遴选出558件/组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其中近50%的展品为首次表态,展品总数增加了近百件。展览定时间顺序分为七大版块,多维度、多角度地呈现了我国古代陶瓷从出生、发展到繁华的全过程。它不但是一部物资文化的纪年史,更是一条精神文化的“汗青长河”,堪称一部我国古代陶瓷的“通史”。

    我国古代陶瓷馆

    上博东馆之“我国古代玉器”展在原人民广场馆常设展陈的基础上,致敬经典,传承创新,同步提拔内容与设计。东馆玉器馆延续通史框架,展出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360件组馆藏玉器(原人广馆展出260件组),并增补绿松石、玛瑙、翡翠等作品,美满观众对古代玉器用材及发展的认知。

    我国古代玉器馆

    挑选近80件重点展品进行阐释或拓展申明,辅以线图、拓片、使用复原图或动画,以及同期其他门类的相关艺术品等。多角度讲述,“轻”学术落地,雄厚了展览内容,以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功效演化和汗青文化代价。

    1997年开放的上海博物馆我国历代印章馆是海表里首其我国印章常设陈列。其展陈逻辑与陈列方式科学、学术、前沿,疾速成为印章陈列的典型。新陈列改名为“我国历代玺印篆刻馆”。

    我国历代玺印篆刻馆

    玺印篆刻馆展出精选文物568件/组,玺印部份300多件,篆刻部份近260件。其中新品约占35%,总数亦较之前增加近百件。上海博物馆的玺印篆刻藏品约15000件。其中古玺印收藏具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而明清篆刻作品的典藏因脉络完备、精品集中,在国表里首屈一指。我国历代玺印篆刻馆的陈列系统,即是在此丰厚典藏的基础上,再融入当代我国印章史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而构建起来的。

    上博东馆我国历代货币馆展览在承继后人收藏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人民广场馆原货币馆经典展陈,是第五次陈列改建。改陈后的货币馆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现馆藏钱币一万四千余件,总量为原展陈的四倍,是上博东馆展现文物数量最多的常设展厅。

    货币馆:我国历代货币展

    此次陈列基于人民广场馆货币馆经典展陈,在原有先秦至清的汗青框架上,向后扩增至民国时期、新我国成立之前,从内容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展览以我国币制的发展为线索,定时间顺序分为七个板块,分别是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统一,我国古代货币的成长期、变更期、繁盛期、多元发展,近代币制改革和金融系统的构建等六大板块,以及我国革命凭据地货币的专题板块,完备呈现我国古代至近代的金融货币变迁。原货币馆集中展现的钱币铸造与印制工艺板块,则定时代拆分展现在各个板块中。

    上博东馆考古馆“考古上海”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的首个考古常设展。展览聚焦城市探源,立足考古视角,应用考古语言,从“作甚考古”的角度,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脉。展厅位于上博东馆4层,面积1000平方米,总计展出2000余件/组文物,均为上海地区积年考古出土。作为上博东馆焕新退场的两个主题陈列之一,“考古上海”在内容上有两条主线,一明一暗,相互交叉,明线是显现上海6000年的汗青,暗线是普及作甚考古学。

    上博东馆考古馆“考古上海”

    上博东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是上海博物馆东馆全新谋划推出的常设陈列。展览既是一部稀释的商业陶瓷史教科书,也是海表里首个以陶瓷为媒介,显现隋唐至明清,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史陈列。展览精选365件/组展品,其中近折半为首次公然展出,全面显现隋唐、宋元至明清,我国商业陶瓷面貌的汗青变迁,几乎将代表性品种一次完备呈现。从商业陶瓷的代表性品种,到港口变迁、运输航线、商业局限,再到中外窑业互动,展览涵盖了商业陶瓷的基本面貌,焦点成绩,以及前沿研究,甚至暗藏了一些瓷器判定小彩蛋,堪称一部活泼、全面的商业陶瓷史教科书。

    陶瓷专题馆

    上博东馆之“江南造物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四楼,展厅面积达1649平方米,其中包含一其中央挑高15.4米、面积290平方米的中庭,以及一条长约30米的外光廊道。这是东馆中独一引入自然光芒并可鉴赏户外景观的文物展厅。整体风格现代繁复,经过解构和重组的方式解释江南文化的方式与内涵。

    江南造物馆

    展厅内常设“诗心造物——江南工艺的世界”主题展览,从工艺文化的视角引见江南传统手工艺的首要品类、地区特色、文化内涵、审美特点、工艺造诣和汗青地位。江南造物馆开幕后首轮展品540件/套,近九成为珍贵文物,一年中经部份展位数轮换展,展品总数达700余件/套,其中凌驾一半以上的展品为首次与观众见面。

    (本文内容据上海博物馆相关资料整理)

    发布于:上海市
    2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