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qiu)时报报导 记者 白云怡 李艾鑫(xin)】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当局学院7日(ri)发布公报称,学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约(yue)瑟夫(fu)·奈于6日(ri)去(qu)世,享(xiang)年88岁。据英国《金融(rong)时报》、新加坡《联合(he)早报》等媒体报导,“软实力(li)”概念提(ti)出者约(yue)瑟夫(fu)·奈是国际(ji)关系领域最杰出的思想(xiang)家和实践(jian)者之一。
奈1937年出身在美国新泽西州,1964年起在哈佛大学任(ren)教(jiao)。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他曾两次进入美国当局工(gong)作。1994年至1995年,他在克林顿当局内担任(ren)国防部担任国际(ji)安全事务的助(zhu)理部长。
“奈游走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ding)之间,这一经(jing)历使他对美国内政政策的运作机制有着独到的见解。”《金融(rong)时报》评(ping)论称。报导征引(yin)美国前高级谍报官员和政策制定(ding)者韦德宁的话称,奈既能进行高度理论化的国际(ji)关系思索,又能将其转化为实际(ji)政策。
据肯尼迪当局学院创(chuang)始院长艾利森称,奈最为自豪的是他曾通过双重途径为阻止核战(zhan)争作出的贡献:既以(yi)学者身份担任(ren)“避免核战(zhan)争”项目联合(he)主(zhu)席(xi)进行智(zhi)力(li)输出,又以(yi)官员角(jiao)色在克林顿当局中付诸实践(jian)。
在学术方面,奈提(ti)出的最闻名的概念是“软实力(li)”。1990年,他在自己所著的《注定(ding)向导世界:美国权利(li)性(xing)质(zhi)的变迁》一书中创(chuang)造了“软实力(li)”一词,用来描述国度所具有的除经(jing)济及军(jun)事力(li)量外的第三方面实力(li),主(zhu)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li)。至今“软实力(li)”仍是国际(ji)关系专业(ye)教(jiao)科书中必备的术语。他也(ye)是国际(ji)关系理论中“新自在主(zhu)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展开盈余 63 %直至去(qu)世前不(bu)久,奈仍在主动评(ping)论国际(ji)事务。3月,他曾在两篇(pian)不(bu)同的评(ping)论文章中表示,美国新当局“不(bu)理解软实力(li)”。他称,特朗普过于存眷“搭便车”问题,“忘了开车对美国利益有益”。“即使在短期内,软实力(li)也(ye)很紧张。若是你对他人有吸引(yin)力(li),你就(jiu)可(ke)以(yi)节(jie)省胡萝卜和棍棒(bang)。若是盟友认(ren)为你是友善且可(ke)信的,他们更容易被压服并跟随(sui)你的向导。”
奈也(ye)是美国对华接触战(zhan)略的倡导者,他长时间致力(li)于中美两国增强合(he)作,曾多次前往中邦交流(liu)接见。他在其新著《软实力(li)与中美竞(jing)合(he)》中写道,不(bu)能用“新冷战(zhan)”来界定(ding)美中关系。“美中应管理好双边(bian)关系,掌控好竞(jing)争与合(he)作的边(bian)界与平衡,在应对全球(qiu)性(xing)挑衅(zhan)等方面开展合(he)作。”
已往(qu)15年里,奈多次担当《环球(qiu)时报》记者专访。在记者的印象中,奈头脑急迅,表达清晰,言辞理性(xing),颇(po)受中国学界的尊敬。在频频采访中,他都反复夸大,美国应同中国接触,而(er)非冲突(tu)和对抗。让《环球(qiu)时报》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北京时间2023年8月4日(ri)晚间对奈的视频专访。当时正值美国东部时间清晨,他不(bu)顾旅途劳顿(lei),欣然担当本报记者的近程连(lian)线采访,希望(wang)促进中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记者仍记得,视频那头的奈声响低落而(er)温和,言论不(bu)疾不(bu)徐。谈及与中国的情缘,奈回想道,他累(lei)计到访中国约(yue)20至25次。他坦言:“我没(mei)有精(jing)确(que)统计过,但在(新冠)疫情前我常来中国。”
在上述视频采访中,奈一再夸大:“中美两国异常不(bu)可(ke)能不(bu)小心肠、跌跌撞(zhuang)撞(zhuang)地陷入战(zhan)争。两国竞(jing)争还会继续,但我们不(bu)应忘记合(he)作的紧张价值。”据记者了解,直到去(qu)世前,奈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美交流(liu)第一线。
奈死后,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发文惦记称:“他的终身可谓精(jing)彩。鲜有人能像他一样为我们的思想(xiang)财(cai)富、对世界的理解以(yi)及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出如此巨(ju)大的贡献。他是我以(yi)及许(xu)多人的朋友和导师。”《金融(rong)时报》认(ren)为,奈的离去(qu)正值美国面对亚洲(zhou)问题专家日(ri)益稀缺的局势。“这一情况将(给美国)带来长时间负面影响。”韦德宁称。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