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6 08:01:16
  • 阅读(11371)
  • 评论(27)
  • 澎湃新(xin)闻获悉,“穿(chuan)越看洪(hong)武(wu)”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yuan)南园(yuan)展开。该展览精选明太祖朱元璋及其(qi)皇后的肖像、洪(hong)武(wu)轨制影响下的器皿、以及该时期的工(gong)艺(yi)品项,如龙纹镜、藩王造像等,浮现洪(hong)武(wu)朝艺(yi)术的一隅。

    “洪(hong)武(wu)”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wei))的年号。他出生贫寒(han),幼时放过(guo)牛(niu),少(shao)年时更因大(da)饥荒父母兄长过(guo)世,只能(neng)窝居寺庙做(zuo)小僧。没有过(guo),最终却在元末乱(luan)局中,先后击败陈有谅(liang)(1320-1363)、张士诚(1321-1367)等南方雄强,并派兵(bing)北伐击退蒙古,开创了明代(1368-1644)大(da)业。由于(yu)人生(sheng)戏剧性的逆转胜,民间对这位(wei)平民出生的皇帝有许多神奇传说,或“臭(chou)头皇帝”的鲜亮特征(zheng),或开口(kou)即能(neng)成(cheng)真的“皇帝嘴”,并密切地称之为“洪(hong)武(wu)君”。

    野史(shi)上的明太祖,则具(ju)两面性格,一方面关注民生(sheng),崇尚(shang)节俭,致力于(yu)改善吏治;另一面则严定规章,集中权力,重刑好杀。其(qi)作为开国皇帝,亦开创明代的典章轨制,包括订立服(fu)色以红色为宜,亦下令祭器改用瓷器以庖代青铜器,使得红色成(cheng)为明代崇尚(shang)的颜色,瓷质祭器成(cheng)为明清时的国之重器。本次展览挑选明太祖及其(qi)皇后的肖像、洪(hong)武(wu)轨制影响下的器皿、以及该时期的工(gong)艺(yi)品项,如龙纹镜、藩王造像等,浮现洪(hong)武(wu)朝艺(yi)术的一隅。

    以下为部(bu)分展品引见:

    睁开剩余 85 %

    明(1368-1644)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

    明(1368-1644)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肖像

    此为紫(zi)禁城南薰殿旧(jiu)藏《明代帝后半身像》册中的第一开——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肖像。根据(ju)楷体金书标名,可知所绘人物为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1328-1398),与其(qi)正妻,著名的贤后马氏(1332-1382)。

    乾隆十(shi)二年(1747),狷介宗发(fa)现一批帝后功(gong)臣像寄存于(yu)“茶库”,下旨(zhi)检(jian)修(xiu)裱装。于(yu)乾隆十(shi)三年(1748)修(xiu)停工(gong)作完(wan)成(cheng)后,将其(qi)中的帝后像改移“南薫(xun)殿”储藏,此开即曾为乾隆皇帝修(xiu)裱的帝后像之一。

    明太祖高皇帝肖像

    这一位为”明太祖肖像的画作共十(shi)二件,其(qi)中仪表如常者二,时代与画中人的流动年代较为接近;其(qi)他十(shi)件,成(cheng)画时代晚近且画风偏(pian)向民间者,都是麻脸戽斗,强调这位(wei)平民皇帝生成(sheng)“异相(xiang)”的样(yang)貌。根据(ju)学界考证,明太祖的异相(xiang),起源(yuan)于(yu)永乐帝朱棣(1360-1424,1402-1424在位(wei))为牢固政权而(er)举行的吹(chui)捧和神话(hua),成(cheng)为流行于(yu)民间的主流。而(er)明太祖真正的样(yang)貌,则成(cheng)为宫中惦记先皇祭祀用的隐藏正版。

    画家为求写实,画幅中的明太祖的每(mei)根髯毛,均一笔一笔分开画成(cheng),透出掩(yan)在后面的衣领(ling)与袍纹。脸上微竖的眉头和深刻(ke)的法令纹,也捕捉了在老去外(wai)表下,威严而(er)略(lue)显暴躁的神态。

    对幅是陪他打世界的正妻马皇后。 《明史(shi)》对她的记载非常生(sheng)动,尚(shang)未显贵时,身为贤内助(zhu)的马氏,曾为偷烧饼救差点被饿死(si)的朱元璋,没有惜灼(zhuo)伤自己。后来虽为皇后,却依旧(jiu)保留了民间妇(fu)女照顾丈夫饮食起居的习气,遇见明太祖盛怒退朝的场合,“辄随事微谏(jian)”,宫人以“圣慈”誉之。画家以略(lue)为泛黄的肤色,配以两颊(jia)微染胭脂,表现马皇后出生平民的朴质。眼尾向下的纹路,则令人没有禁联想到家中慈母。另,皇后首(shou)饰镶(xiang)嵌红色宝石反射光芒的圆润质感,点翠头面的蓝绿色泽变(bian)化,以及龙凤的轮廓,都能(neng)看出尽心描摹满头珠宝令人炫目的结果。画中形象细至须发(fa),以多样(yang)本领纷呈各种细节,为宫廷画家恭谨绘制的老实肖像。

    明洪(hong)武(wu) 红釉暗花(hua)龙纹碗

    明洪(hong)武(wu) 红釉暗花(hua)龙纹碗

    据(ju)《明太祖实录》记载,洪(hong)武(wu)三年(1370)时,明太祖下令“服(fu)色所尚(shang),于(yu)赤为宜”,红色成(cheng)为明代国俗崇尚(shang)的颜色。此碗通体施红釉,釉色浓艳,口(kou)沿微撇,弧壁,矮圈(quan)足,胎壁匀薄,底露胎;外(wai)壁光素无纹,内壁印饰五爪龙纹一对,器心浅(qian)划折带如意云纹。由于(yu)五爪龙纹在明代为皇族的专属纹饰,再结合碗的釉色,推测(ce)此碗具(ju)有官用瓷器的特质。

    明洪(hong)武(wu) 釉里红三友(you)玉(yu)壶春瓶(ping)

    明洪(hong)武(wu) 釉里红三友(you)玉(yu)壶春瓶(ping)

    釉里红是一种以氧化铜发(fa)色的釉下彩,为明初瓷器中紧张品类。由于(yu)氧化铜对烧造时的温度与氛围(fen)敏(min)感,没有易烧成(cheng)鲜红色,是以在明初时釉里红器皿常带灰色调。

    此玉(yu)壶春瓶(ping)口(kou)沿外(wai)撇,直颈,梨形硕腹,矮圈(quan)足,全器以釉里红绘饰纹样(yang),发(fa)色呈灰紫(zi)色。器腹描绘竹、石、芭蕉三友(you)图,其(qi)间饰有灵(ling)芝及兰草。整体描绘时运笔快速,勾画平涂笔痕清晰,尤其(qi)兰竹颇具(ju)笔墨意趣,生(sheng)动活泼。此器无论器形或纹饰组合,皆为明初时常见的形制,颇具(ju)代表性。

    明永乐 青花(hua)波涛龙纹爵杯(bei)与托(tuo)盘(pan)

    明永乐 青花(hua)波涛龙纹爵杯(bei)与托(tuo)盘(pan)

    据(ju)《大(da)明会典》记载,洪(hong)武(wu)二年(1369)时明太祖下令规定祭器皆改用瓷器,以庖代青铜器;其(qi)中瓷爵在当(dang)时已(yi)是紧张的祭器之一。此器仿青铜爵形,搭配托(tuo)盘(pan)组合而(er)成(cheng)。托(tuo)盘(pan)中央为突起的三山形支柱,其(qi)间有竖槽(cao)与孔隙供瓷爵波动置放。

    整组器皿通体饰青花(hua),以五爪双龙纹搭配海(hai)水江崖纹与波涛纹,气势雄强,刻(ke)划精致讲究。从纹饰与形制来看,可推想此器皿为永乐时期的家国重器,亦是洪(hong)武(wu)轨制赓续的例证。

    明 云龙纹镜

    明 云龙纹镜

    圆形镜,山形钮,镜背作素边,内饰一四爪降(jiang)龙,龙头处于(yu)下方,昂(ang)首(shou)、身躯朝上方蜿蜒呈倒(dao)C 形,一后腿与尾交叠,其(qi)周(zhou)围饰如意云纹与海(hai)水波涛纹,左侧长方框内有篆字铭文:“洪(hong)武(wu)二十(shi)二年(1389)正月日造”。

    类似的龙纹镜于(yu)明初时流行,亦见于(yu)藩王墓,如鲁(lu)荒王朱檀(tan)(1370-1390)墓与郢靖(jing)王朱栋(dong)(1388-1414)墓皆有出土,然为五爪龙纹。此铜镜规格或逊(xun)于(yu)藩王品级。

    明洪(hong)武(wu)二十(shi)九年 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洪(hong)武(wu)二十(shi)九年 释迦牟尼佛坐像

    释迦牟尼佛像手施禅(chan)定印、与愿(yuan)印,着双领(ling)下垂(chui)式袈裟,结跏(jia)趺(fu)坐于(yu)重瓣莲座,其(qi)下为六角形束(shu)腰座。佛像体积(ji)小巧,神貌庄严,其(qi)后面与台座刻(ke)有造像铭文。台座铭文末尾附纪年“洪(hong)武(wu)丙子(二十(shi)九年,1396)四月施”。

    根据(ju)铭文推测(ce),此像为明代藩王周(zhou)王朱橚(jiu)(1361-1425,明太祖第五子)发(fa)愿(yuan)报四恩(en)(父母恩(en)、众生(sheng)恩(en)、国王恩(en)、三宝恩(en))所造,其(qi)尊像数目或依照唐代《开元释教录》记载佛经共五千四十(shi)八卷而(er)造。

    此次展览展期连续至7月20日。

    (本文图文材料据(ju)台北故宫博物院(yuan))

    发(fa)布于(yu):上海(hai)市
    2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