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7 08:11:32
  • 阅读(3309)
  • 评论(24)
  • 作者 翟德芳 看到(dao)题目中的“钟离”,估计很多人知道这是一个姓氏(shi)。就我(wo)本身而(er)言,我(wo)读史时,知道战国(guo)时有痛骂齐宣王、却被后者封为王后的钟离春(chun);楚汉相争时、项羽手下大将有钟离昧。过去没有细琢磨这个“钟离”的历史渊源,此次蚌埠之行,不测相逢了(le)一座墓葬,却为我(wo)丰富了(le)这方面的知识(shi)。

    我(wo)在访问双墩遗址时,那边是一片未竣工的考古公园工地,穿行在简易的道路上,我(wo)就注意到(dao)旁边有一个土墩,怀疑那就是双墩的由来,但土墩只(zhi)有一座,却又为我(wo)带来新的疑惑。之后到(dao)蚌埠博物馆,看到(dao)有一个钟离君(jun)柏墓的陈列,我(wo)好奇地进去观(guan)看,才知道这座墓就在双墩,是被挖失落的另一个土墩,墓主竟(jing)然(ran)是春(chun)秋时钟离国(guo)的国(guo)君(jun)!这一发(fa)现引(yin)起了(le)我(wo)极大的兴趣,遂仔细观(guan)看陈列品,并披(pi)阅文献资料,才有了(le)这一篇访古文。

    钟离君(jun)柏墓的葬制

    1985 年,第二(er)次全(quan)国(guo)文物普查期间,双墩村的两座相邻的大土堆被认(ren)定(ding)为墓葬,并分别命名为双墩 1、2 号墓。2005 年 6 月,双墩1号墓被盗,虽(sui)然(ran)盗墓者未得逞遂,但注解其存在严峻(zhong)安全(quan)隐患,蚌埠市政府提出对其进行发(fa)掘,以加以保护。2006 年 12 月,经国(guo)家文物局答应,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联合,由阚绪杭研究员率领,对此墓展开抢救性发(fa)掘。

    展开盈余 88 %

    双墩中尚存的一墩

    这是一座有生土二(er)层(ceng)台、带封土堆的大型土坑竖(shu)穴(xue)墓。墓口(kou)部直径 20.2 米、底部直径 14 米、墓口(kou)至墓底深 7.5 米。墓葬为罕见的圆形结构,东部有阶梯(ti)式短墓道。其封土堆和墓坑填土均是由野生经心分配的黄、灰(青(qing))、黑、红、白五色颗粒混合花土。其中的白色土和黑色土外地或(huo)附近未见,应是异地远程搬运而(er)来。墓的封土堆底部、墓口(kou)外铺垫了(le)一层(ceng)直径约 60 米、厚 0.2~0.3 米、呈玉璧(bi)形的白土。在距墓口(kou)深 0.7 米的墓坑填土中,由深浅不同(tong)的五色土组成放(fang)射线形遗迹,从中间呈扇面外形向(xiang)四(si)周辐射。这类放(fang)射线共有20条,除东南(nan)角 4 条线似(si)被扰乱外,其他方位辐射线都很清楚,并有肯定(ding)的角度纪律。墓壁周围有 2 米宽的深色填土带,围绕着中间的放(fang)射线。

    双墩墓的土偶墙

    在放(fang)射线遗迹下还叠压着土丘与土偶遗迹。土丘沿(yan)墓坑壁周边漫衍,在宽约 2 米的范围内用五色土堆筑大小(xiao)不一的馒头状土丘 18 个,每个土丘底径 1.5~3 米。在这层(ceng)填土中还填埋了(le) 1000 多个泥质土偶,墓坑周边的土偶以组群状况漫衍,中间填土层(ceng)多为散在状况。土偶为尖顶圆体或(huo)方体,体表有明显(xian)的绳索(草茎)痕,高 0.2~0.25 米,直径 0.1~0.15 米。在土丘与土偶遗迹下又叠压着土偶墙遗迹。这是在墓坑内的生土二(er)层(ceng)台上靠内缘一周用土偶层(ceng)层(ceng)垒砌的三(san)至四(si)层(ceng)墙体,高 0.3~0.4 米。土偶墙与二(er)层(ceng)台上的墓壁构成一条环形巷道。

    双墩墓的墓室和殉人埋葬布局

    墓室之中,主棺椁居中,其他葬具围绕主棺椁构筑。主棺椁的东、西、北(bei)三(san)面各放(fang)置三(san)具殉人木(mu)箱,南(nan)面放(fang)置一具殉人箱和一个硕(shuo)大的随葬品椁室,随葬品椁室又分南(nan)、北(bei)两厢,因而(er)在圆形墓室内构成规整的正东、西、南(nan)、北(bei)向(xiang)“亚”字形“三(san)三(san)”制埋葬布局。从木(mu)质葬具朽痕可知墓主为一椁一棺,椁墙板痕迹长约 3.5 米、宽 1.6 米、高 0.9 米,棺痕迹长 2.5 米、宽 0.9 米、高约 0.5 米。放(fang)置随葬品的椁室长约 3.8 米、宽约 3.6 米、高 0.6 米。内分南(nan)北(bei)两个厢,其间有木(mu)板墙隔开。北(bei)厢为器物厢,东西长 3.8 米,南(nan)北(bei)宽 2.4 米。南(nan)厢放(fang)置猪牛羊三(san)牲,东西长 3.8 米,南(nan)北(bei)宽 1.2 米。墓葬的 10 个殉人葬具狭隘,仅有一箱。推测殉人皆为女性,多数年龄为 20~30 岁。殉人的随葬品极少,多随葬小(xiao)刀(修眉(mei)刀或(huo)妆刀)和陶砺片,少数有海贝饰、骨簪、陶器等。

    双墩墓出土的龙首提梁铜盉

    钟离君(jun)柏墓的出土遗物

    钟离君(jun)柏墓的随葬品丰富多彩,主要放(fang)置在南(nan)椁室的器物箱内,少数出自主棺。出土的随葬器物 570 件(jian)(套),包含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mu)器、金箔(bo)饰等,种类(lei)有礼乐器、饮食器、火器、车马器、对象、饰品等。

    双墩墓出土的蟠虺纹(wen)铜鼎(ding)

    双墩墓出土的兽首流蟠虺纹(wen)铜匜

    青(qing)铜器包含容器、乐器、车马器、火器、对象等。青(qing)铜容器20件(jian),主要器形有鼎(ding)、豆、盉、簠、罍(lei)、甗(yan)、匜、盒、盘、勺等。在发(fa)掘清理时,青(qing)铜鼎(ding)内分别装满猪排、猪蹄,或(huo)牛排、或(huo)鱼的骨头。青(qing)铜乐器包含钮钟一套9件(jian)和铃、鼓钮环各1件(jian)(套)。青(qing)铜车马器有车軎、马衔、车衡饰等。青(qing)铜火器达 292 件(jian)(套),包含剑、戟、戈(ge)、矛、镞等,其中不同(tong)类(lei)型的青(qing)铜箭镞就达 280 余件(jian),是火器中最多最全(quan)的一种。青(qing)铜对象类(lei)有青(qing)铜刀、削、合页、镰、锯、斧(fu)等,以青(qing)铜刀最多,16 件(jian)中有 8 件(jian)出自殉人木(mu)棺内,并与陶砺片配套。9件(jian)铜钮钟正面钲部、2 件(jian)大的铜簠内底两面、2件(jian)铜戟的戈(ge)胡部均有 “童(tong)丽君(jun)柏”铭文,1 件(jian)小(xiao)的铜簠内底部有细线浅刻铭“柏之簠”。“童(tong)丽”即是“钟离”的通假字,铭文证(zheng)明墓主身(shen)份为钟离国(guo)的国(guo)君(jun)“柏”。墓中出土的“钟离公获徐(xu)人”戈(ge),内末端和胡部份别有铭文,正面内部铸有“余子白司此之元戈(ge)”铭文,背面胡部刻有“钟离公柏获徐(xu)人”,是后刻上去的。

    双墩墓出土的钟离君(jun)柏簠及(ji)铭文

    出土的玉石器包含玉器 13 件(jian)(套),其中12件(jian)玉器出自主墓室,为墓主人随身(shen)佩戴的装饰品,有管状玦、觹、环、珠、方形佩;另一件(jian)玉韘出自南(nan)椁室器物箱中。石器 14 件(jian)(套),其中12件(jian)石器为石磬(qing),2 件(jian)为砺石。漆皮和金属饰件(jian)的存在注解墓中还随葬有漆木(mu)器,不过均已腐烂不存。

    双墩墓出土的各式玉器

    双墩墓出土的三(san)角云纹(wen)铜钭

    钟离君(jun)柏墓的新发(fa)现及(ji)意义

    钟离君(jun)柏墓的发(fa)掘有若干项前所未有的考古新发(fa)现。概要说来,是第一次在淮河中游区域发(fa)现墓葬封土堆,这也(ye)是长江以北(bei)区域最早的墓葬封土堆;首次发(fa)现用五种颜色的混合土封填墓葬;首次发(fa)现大型圆形土坑结构墓葬;首次发(fa)现封土堆下玉璧(bi)形白土垫层(ceng)和抹白土墓壁遗迹现象;首次在墓坑填土中构筑“放(fang)射线、土丘与土偶、土偶墙”等;首次发(fa)现泥质“土偶”文物;首次发(fa)现十(亚)字形墓底(椁室)埋葬布局;首次发(fa)现在主墓棺椁之外再构筑大型随葬品椁室的现象。

    双墩墓出土的铜戟(右(you)下为钟离公柏用戟)

    这些新发(fa)现有太大的价(jia)值与意义,也(ye)引(yin)发(fa)了(le)学者们强烈热闹的讨(tao)论。比如说,钟离君(jun)柏墓采(cai)用圆形墓坑结构、并在填土中构建那末复杂的遗迹现象,在以往的考古发(fa)掘中极为罕见,是我(wo)国(guo)墓葬考古史上的重(zhong)大发(fa)现,首创埋葬习俗新类(lei)型。有学者认(ren)为,钟离君(jun)柏墓的五色土寓意王权思想,注解“普天之下,难道王土”;也(ye)有学者认(ren)为其透露表现时空概念。

    关于土偶墙的寓意,学者们的观(guan)点也(ye)有不同(tong),有人认(ren)为是象征“山缘遗迹”与“八极观(guan)念”,18个土丘象征寰宇之边沿柱子,土偶或(huo)为女娲抟(tuan)土造(zao)的絙人。关于墓底的埋葬布局,有人认(ren)为主椁室四(si)方“三(san)三(san)制”,组成数字“十”和“十二(er)”,象征“天干地支”和十二(er)时节,20条放(fang)射线遗迹象征北(bei)斗天空星象的分区星图,这类墓底象征大地的十字形与墓上象征天空的圆形,和(ji)寰宇之间的界际现象,组成完整的寰宇时空,从而(er)制造(zao)性地以实物的形式构建了(le)一套视逝世如视生的葬俗体系。

    双墩墓出土的云纹(wen)彩绘陶罐

    钟离君(jun)柏墓的发(fa)现与研究,证(zheng)明淮河中游区域钟离古国(guo)存在的历史事实。文献中关于钟离国(guo)的记(ji)载(zai)十分匮乏。《史记(ji)•秦本纪(ji)》中,“钟离”作“终黎”,是嬴(ying)姓之国(guo),西周时由伯益的后代受封而(er)创建,是西周诸侯国(guo)之一,春(chun)秋时期被楚国(guo)所灭。目前发(fa)现的钟离国(guo)铭文仅有少量(liang)的记(ji)事内容,注解淮河中游区域钟离国(guo)的存在,具体位置在今安徽中北(bei)部。前面提到(dao)的“钟离公获徐(xu)人”戈(ge),“余子白司此之元戈(ge)”为先铸,当为徐(xu)子白司此所铸自用之戈(ge),后刻的“钟离公柏获徐(xu)人”注解该戈(ge)为钟离公柏所缴获,从而(er)揭示出钟离公柏时,钟离国(guo)与徐(xu)国(guo)之间发(fa)生过战争,钟离取胜。

    春(chun)秋时期钟离国(guo)的地理位置

    钟离君(jun)柏墓出土的器物组合与形制具有比较典范的春(chun)秋中早期特(te)征,结合文献中关于春(chun)秋时期钟离国(guo)的零星记(ji)载(zai),这座墓的具体年月大约在公元前五六(liu)世纪(ji)。钟离君(jun)柏墓的发(fa)掘为研究钟离国(guo)的历史、王室世系和(ji)淮河地域文化提供(gong)了(le)珍贵的资料。钟离国(guo)墓葬独(du)特(te)而(er)神秘的文化现象,则为研究中国(guo)墓葬形制结构和埋葬轨制、埋葬习俗提供(gong)了(le)全(quan)新的材料。

    双墩墓出土的镂(lou)空龙耳(er)铜罍(lei)

    惟其重(zhong)要,该墓的发(fa)掘被中国(guo)社会科(ke)学院评为“2008年度全(quan)国(guo)最有学术(shu)价(jia)值的六(liu)大考古项目”之一,并荣获“2008年度全(quan)国(guo)十大考古新发(fa)现”、国(guo)家文物局“2008年度田野考古成果三(san)等奖”称呼。2013年,钟离君(jun)柏墓入选第七批“全(quan)国(guo)重(zhong)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蚌埠双墩遗址(含双墩春(chun)秋墓)国(guo)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guo)家文物局答应立项,现正在建设中,估计晚些时候再去双墩,会有更好的访问体验吧!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黄思琦(qi)

    设计 | 尹莉莎

    发(fa)布于:北(bei)京市
    6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