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22:36:13
  • 阅读(794)
  • 评论(48)
  • 5月22日,第四届气候投融资国际钻研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经管委员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指出,气候投融资工作为增进“双碳”战略起到了相当紧张的推动作用。

    赵华林表示,随着气温的升高,极端灾害事件多有产生,发展好气候投融资已经成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幸免选择,是推进国资央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紧张抓手。当前内部环境变化让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当思考和回答:如何更好地推进气候投融资体系的扶植,赋能新质生产力。

    “我国气候投融资已经成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大的助力,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政策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赵华林表示,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日益雄厚的气候投融资的工具,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低碳产业、清洁的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为主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为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剩余 69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视经管委员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主办方供图

    气候投融资仍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气候投融资工作已为增进“双碳”战略提供了很多支撑,但是赵华林依旧提示,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气候投融资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第一个挑战是气候投融资资金仍存在巨大缺口。赵华林表示,我国气候投融资资金范围尽管有所增长,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度信息转达》指出,我国2021-2030年减缓举措的年均资金需求范围约2万亿元;2021-2060年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年均需求1.6万亿元。综合考虑减缓和适应举措,我国从报告年份(2024年)到2030年的总资金需求范围约为25.2万亿元,年均约3.6万亿元。

    第二是气候资金的泉源、用途、地区等方面存在布局性的没有平衡。赵华林表示,目前,气候减缓相干融资占比高于气候适应占比。气候升高短期内是确定的,如何使我们在面对气温升高、气候风险加大的环境下,适应变化是我们面临的紧张课题,也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

    第三是标准没有一致。赵华林表示,目前,没有同部门和行业对气候投融资的认知及话语体系还存在差异,现有的沟通和谐和机制难以实现多方赢利。他表示,我们需要在气候投融资层面上的配合协商,面对气候投融资领域多重的挑战。

    气候投融资需零碎性推进

    赵华林指出,能够经过零碎性的措施破局,进一步深化我国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实现。首先,要在政策端进一步加强气候投融资支持的力度,以弥补资金的缺口,包括订定气候投融资专项计划,明白阶段性的方针和重点的任务,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财政的补助、绿色采购等配套的政策,对气候友好型项目给予税收减免或补助,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我以为总的来讲,气候投融资就是一个绿色金融的一部分。是金融,它就要有效益,它没有光是一个财政投资,所以绿色投资、气候投融资是不是能找到合适的项目,是它成功的关键。光靠经济效益、投资效益,在短期内是没有能使大量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的,所以政府应该在贴息、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它是一个带有公益性的金融工具。”

    其次,赵华林指出,应该建立规范的气候资金应用机制以及提升资金的效率,要经过订定详细的资金利用计划和监管的办法,对资金的流向、使用的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确保资金严酷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加强对项目实施历程的监视,定期对项目进展的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实时发现和办理问题,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气候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周全的评估。

    末了,赵华林指出,应该完善跨部门协同的机制,利用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部级谐和的机制,统筹多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整体计划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的构建,并推进其组织实施的进程,加强部门间的谐和和沟通,避免因部门本能机能差异致使的标准没有一致,以及提升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效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韦英姿

    校对 王心

    发布于:北京市
    3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