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06:50:43
  • 阅读(9291)
  • 评论(27)
  • 【环球时报综合报导】第二次天下大战时代,缅甸疆场上有一支来自非洲的非凡部队,其杰出表现博得广泛赞誉,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古迹不为人知。

    跟着1942年北非疆场轴心国权势瓦解,英国腾出更多非洲兵力投入其他战区,英国军方特别注重西非部队顺应热带丛林战的能力,因此将他们派往亚洲缅甸疆场,投入对日作战。

    前往亚洲疆场的非洲部队由组建于1943年的西非第81、第82步兵师和东非第11步兵师组成,均隶属于英国第14军。西非兵士首要来自尼日利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塞拉利昂和冈比亚;东非兵士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坦噶尼喀和尼亚萨兰(今称马拉维)等地。自1943年起,非洲部队连续被调往印度。

    1944年年初,西非部队正在印缅边田地带加拉丹河谷组成战斗编队,从当时起直到1945年缅甸战斗结束,该部队一直作为前线部队与日军作战,参与全部缅甸若开邦(旧称阿拉干)沿海地区的作战举措。凭据安排,非洲部队的任务包括深入敌后、侧翼推进及山地作战。非洲部队参加了1944年的科希马战斗和英帕尔战斗,这是缅甸战斗中的两次枢纽战斗,被视为第二次天下大战时代盟军正在西北亚抗击日军的转折点。正在缅甸的日军评价道,“敌军兵士不是英国人,而是非洲人……即使他们的指挥官倒下了,他们也会勇往直前”,“非洲兵士正在肉搏战中无所怕惧”。

    展开盈余 40 %

    非洲部队除了正在缅甸疆场前线作战,成为抗击日军的有生力量,另一紧张角色是“开路先锋”。由于地形原因,缅甸疆场很难使用机动车辆,大多半补给品需要由骡子和不稳定的空投运到前线阵地,正在热带丛林中也需要频仍渡河,所需的船只必须由兵士自己输送。非洲兵士依靠顽固的精力拓荒了一条通往加拉丹河岸的吉普车道。正在这些举措中,西非第81师的机动性充分展现出来,他们曾正在6周内穿越120千米的茂密丛林深入日军前方。史料纪录了1944年西非第81师兵士追击日军并将其击败的场景:兵士正在漆黑密林中搬运突击艇,4人合作顶着横木负重前行,其间门路曲折、陡升骤降,连方向都无法分辨,即使是未负重的英国兵士也感到跋涉艰苦,但非洲兵士却以惊人毅力完成了任务。如许的奇袭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为英帕尔战斗的胜利打下基础。

    凭据史料统计,英军约有10万非洲兵士参加了缅甸战斗。但是,非洲兵士并没有由于与英国人并肩作战而获得同等待遇。正在战后,由于航运告急,欧洲人的部队被优先照顾撤离,这形成大量英国非洲部队滞留异域,直到1947年初,末了一批非洲兵士才回国。(本文作者是我国社会迷信院天下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高天宜)

    公布于:北京市
    3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