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师父孙虎强(右)和“00”后徒弟罗思青(左)。
红网时刻新闻2月18日讯(记者 郭薇灿 通信员 谭轶夫 张楚义)“13道确认已分闸断电,安全绳、安全帽穿着好,对象齐备,可以最先登顶作业!”2月10日,清晨的长沙客整所包围在青灰色的晨雾里,钢轨间结着薄霜,孙虎强提着登顶作业的对象箱走向动车组,呼出的白气在眼镜片上凝成白雾。这个“90后”汉子,现在正仰头望着动力车顶部装配,像看着一位必要诊疗的老友。
孙虎强是广铁集团长沙车辆段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机器师,今年是他保卫春运的第12年,而他的“00”后徒弟罗思青,参加工作还没有满6个月。
“师父,车顶温度低,可能会结霜,我们登顶得小心点。”徒弟罗思青紧了紧衣领,对象箱里金属材质对象因为气温低变得有些粘手。第一次参加春运,他没有免照样会产生一丝丝的耽忧。平日里没有太爱语言的孙虎强,冷静纪录好作业最先的时候,回身给徒弟系紧安全绳,把暖手宝塞进了徒弟口袋中。
睁开剩余 56 %师徒俩的工作职责,是在离地面约5米高的车顶举行作业,高空作业最考验检验职员的耐心和专注度,仰面是打仗网,脚下是车顶高压装备狭小的间隙,他们的每步,都要分外小心审慎,低温雨雪天气时的车顶作业会变得越发困难。
攀上车顶,寒冷的大风在南北通透的检验库内咆哮而过。“思青,你来,这条‘滑板’厚度磨耗快到限了,按规定受电弓碳滑板厚度没有小于22毫米,你再来测量确认一下,多控制控制。”孙虎强一边递过手中的钢尺,一边用对讲机迅速报告:“工长,6031车组0281机车第二受电弓碳滑板磨耗到限,必要更换!”
受电弓是动车组从25KV高压打仗网取得电能的关键装备,碳滑板便是其中最关键的打仗部件。机器师们每天都要对这些“滑板”的磨损环境和受电弓与打仗网的打仗压力举行检测,包管电撒布输服从,让动车组运行安全平稳。
师徒两人小心肠拆卸下旧的碳滑板,师父的扳手在螺丝上精准卡位,罗思青默契地托住滑板底座——十二年的春运履历与年青人的敏锐反应,齐心协力在寒意砭骨的车顶上奏出无声的协奏曲。
“稳住!”当末了一颗螺丝咬紧时,两人的安全绳在风中轻轻相碰。罗思青用冻得发红的手指再次确认碳滑板安装稳固,孙虎强缓缓开口:“这滑板是动车组和打仗网牵手的桥梁,我们就是给他们搭桥的匠人。”
16时11分,师徒俩缓缓走下作业平台,望着整修后状态优越的动集动车组,孙虎强换上了轻松的表情,刚想拍拍罗思青的肩膀总结本日的工作,却见还略显稚嫩的徒弟正在工作日志上卖力纪录:“今日更换4根碳滑板,擦拭84串绝缘子,对60处受电弓活动机构枢纽地位涂抹防冻液……”现在,孙虎强的眼中已满是欣慰与期许。
公布于: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