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0 22:59:50
  • 阅读(3927)
  • 评论(37)
  • 记者 罗文利

    针对华熙生物科技股分有限公司(688363.SH,下称“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炮轰”券商研报一事,5月20日,华熙生物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这些罔顾科学现实的内容,华熙生物已于上周向证监会反映”“我们置信监管部分会问询有关机构,现在大部分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华熙生物也接到了部分券商的道歉”。但是华熙生物未透露券商机构的道歉内容及其他市场反应。

    5月17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观点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指责部分券商研究呈报通过比拟透明质酸(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身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误导市场。

    华熙生物在文中提及10篇行业研报,涉及9家券商机构。针对华熙生物的质疑,5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被华熙生物“点名”的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安然证券、西部证券、信达证券等机构。其中,华泰证券事情人员透露表现需协调相关部分对接,但截至发稿前,对方未作进一步回复;方正证券事情人员称,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安然证券与西部证券事情人员均透露表现对涉事研报内容没有知情;信达证券透露表现没有分明由哪个部分负责。

    睁开盈余 78 %

    参与撰写华熙生物所提到的研报的两位分析师5月20日向经济观察报透露表现,研报的内容均合规,也并非外界所说的“站台巨擘生物(02367.HK)”。其中一位撰写人透露表现,研报是根据客观的公开资料整合撰写。另一位分析师称,若需要叙述两种没有同的身分,分析师通常没有会进行绝比拟较,而是各自叙述好坏势,连结平衡客观。

    华熙生物:很遗憾“相关方”未参与接头

    华熙生物“点名”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公布的研报,以为这些研报为“某重组胶原企业站台”,本质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是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

    以华熙生物征引华泰证券公布的《巨擘生物(2367 HK)始于胶原,没有止胶原》为例,该篇研报写道,“与玻尿酸相比,重组胶原蛋白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在美白、抗衰、再生、修复等范畴具有越发多样化的应用处景”“相较于玻尿酸有潜在交联剂残留‘馒化脸’的风险,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华熙生物对经济观察报称:“这些摘录于文中的内容均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表述,大批内容没有经过第三方专业论证,没有任何公开论文或国表里研究,也没有顾国家药监局相关产物的审批证书数量的基本结果比拟。甚至错误宣扬B强于A,B安全性高于A。”

    5月19日晚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产业协会共同公布《中国医美和美妆行业健康生态倡议书》,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随之转发。

    华熙生物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华熙生物在公布声明之前与上述两家行业协会进行了相同并获得支持,“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产业协会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非常相识行业的技能、演进方向和现在市场坏境面对的挑战和资本市场观点切换带来的问题”。

    5月20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朱美如告诉经济观察报,协会的发声是对全行业发起的科学倡议,并称华熙生物去年出了一些问题,功绩下滑、团队贪腐,“有协会背书,对华熙(生物)是正向的影响”。

    华熙生物进一步告诉经济观察报,创建健康、理性、透明的市场生态还需要平台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现在相关方似乎并没有兴味在科学话题上睁开公开的接头,而是聚焦于去小红书、微信等平台制作评论,这并非是响应行业对数企业呼吁的举动”。

    但是就“相关方”所指是谁的问题,华熙生物未作进一步解释。

    从华熙生物公众号文章点名的券商呈报看,均指向“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擘生物。2024年,巨擘生物全年营业收入为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首次凌驾华熙生物。巨擘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贡献了其82%的营收,该品牌的核心技能是其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身分。

    华熙生物是玻尿酸行业的龙头企业。2024年,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为53.71亿元,同比下落11.61%,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减少70.59%。

    对于华熙生物提出的对重组胶原蛋白身分的质疑等问题,截至发稿,巨擘生物未作回应。

    研报撰写人回应:研报合规、非“站台”具体企业

    5月20日,参与撰写其中一篇研报(信达证券研报)的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我觉得,我参与撰写的这篇研报其实没有是在为巨擘生物‘站台’,(我)只是将一些客观的公开资料整合撰写。研究呈报内里提到的比拟重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部分,都是经过专门的合规质控考核的,都是有稿本和依据的。”

    该分析师已从信达证券离职。针对如何对研报进行“合规质控考核”一事,信达证券事情人员称,“采访涉及的问题没有知道哪个部分负责,没有这方面信息”。

    在另一篇《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医美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券商研报中,涉及到“比拟研究”的表述为:“与透明质酸相比,胶原蛋白在添补和修复上具有显着优势”。

    撰写该研报的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研报的撰写基于公开资料,即便有两种身分相比较的论点,也需要分析师在论据上实现自洽,并证明自己的观点符合基本现实逻辑,这也是最基本的研报合规请求。

    “研报的合规考核很严格,包括叙述是否合理、数据来源是否公开、客观。”该分析师称,医美行业涉及生物化学等专业范畴,其研发的核心技能身分是分析某家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该分析师称,若需要叙述两种没有同的身分,分析师通常没有会进行绝比拟较,而是各自叙述好坏势,连结平衡客观。

    经济观察报记者查询该分析师撰写的研报发现,其涉及到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身分比拟段落完整表述为:“与透明质酸和肉毒毒素相比,胶原蛋白由于植物源性胶原蛋白生产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在肌肤焕活应用方面的市场份额较小。然而,与透明质酸相比,胶原蛋白在添补和修复上具有显着优势。”

    该分析师同样否认研报的撰写是为巨擘生物“站台”,“研报类型分为个体的公司研报和行业研报,这篇研报就是叙述巨擘生物的公司研报,即便是个体的公司研报,也会将行业内的相关公司做横向比拟”。该分析师称,研报撰写所参考的信息渠道有其他券商研报、公司公告、媒体报道,包括券商所付费的行业数据库等。

    对于此次被华熙生物“点名”,该分析师透露表现,“若数据没有合规确实会遭到影响,但企业对研报中某一观点的点评应该没有在此局限内”。

    公布于:北京市
    3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