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3 12:23:40
  • 阅读(10999)
  • 评论(49)
  • 5月21日,凭据作家葛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燕食记》登上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这部以岭南饮食文化为脉络的作品,重新编织了岭南饮食文化记忆的经纬。本轮首演将持续至5月25日。

    《燕食记》上演海报

    《燕食记》被视作葛亮“中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首发于《劳绩》2021年第2期,群众文学出书社于2022年7月出书单行本。小说原著以“饮食”为切口,勾勒粤港百年风云,批评家们赞誉其“于鼎鼐之间见天地”,既有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有对古代性问题的深思。作品获豆瓣8.5高分,入选多家2022年度十佳好书榜单。

    小说《燕食记》书封

    睁开剩余 83 %

    对付话剧《燕食记》来说,将四十多万字的文学著作压缩至120余分钟的舞台作品,犹如在百年汗青的浓汤中萃取最精华的“味魂”。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此次话剧改编不但是对广府饮食文化致敬,更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对“传承与创新”“坚守与变革”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蔬一饭见天地,一味一情写人生。”小说《燕食记》的感人的地方,在于用食物编织起最朴素却真诚的情绪收集。荣贻生在美食大赛末了的选择藏着严师面前的舐犊之情;陈五举与戴凤行在灶台前探讨厨艺的默契,是比恋爱更深挚的亲信之交;慧姑对贻生的关爱和保卫,饱含了重情重义的坚守;茶肆里跑堂伙计与茶客间的寒暄,都浸润着邻居邻里间的温热人情味。

    排练照,张肖导演同演员说戏

    改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90后导演张肖执导,他之前从剧院品牌项目“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设计”第一季中脱颖而出。“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张肖表示正是抓住了原著“戏核”,主创团队此番以“吃”为支点的重新编排舞台叙事,经心打磨“辨味”“熬莲蓉”“改良菜式”等焦点段落,让文学中的哲思经过演员的台词与肢体语言自然流淌。

    用食物拼贴时代群像

    怎样让百年史诗吸收年青观众?此次以张肖为焦点的年青主创团队,选择以“游戏感”重构宏大叙事,以原著中的“美食大赛”作为全剧框架,巧妙填充进人物发展的脉络,让厚重的故事在插叙布局和滑稽叙事中睁开,呈现出张弛有度的节奏和轻盈的整体观感。美食大赛上,熟悉的TVB综艺感节目片场,4K即时拍摄技能精准捕获演员面部脸色细节,多媒体动画直观呈现原著中菜品的色香味,沉浸式观感令观众直呼:“仿佛穿越到《食神》片场!”

    《燕食记》剧照

    在舞美设计王琛和灯光设计王琦的创意之下,话剧《燕食记》打破传统设计思维,舞台巧思和诚意十足,广彩瓷纹样投影点明主题,港风茶肆和复古服化勾起回忆。古代音乐唱段的融入和粤语台词的保留,令这类“新岭南美学”既恭敬传统,又契合年青审美。这些细节不但是对原著中港粤茶肆文化的还原,更是对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致敬,让文学中的“炊火气”真正走进大家的生存。

    面对原著庞杂且本性鲜明的脚色系统,在编剧精简为30余个焦点人物的改编后,15位演员以“丝滑换装+声线重塑”完成“一人千面”:前一幕照样清末茶肆里拖长腔呼喊的跑堂,回身便化作西装革履的古代门客,经过手势习惯与方言口音的精准切换,演员们“一赶多”演绎的茶客众生相,无疑在碎片化场景中拼贴出完备的时代群像。

    《燕食记》剧照

    “好故事的焦点永远是人。”荣贻生作为时代大水中被动的文化传承者,显现了从身世成谜的孤儿到“同钦楼”大按师傅沉重的发展轨迹,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章劼经过收敛克制又饱含深情的演出,刻画出一代匠人的精神图谱;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若尘演绎的陈五举,作为巨变时代下的新生代“革新者”,形象饱满立体,从谦卑顺从到听从素心的自我觉醒,其发展轨迹暗合改革开放后粤港文化的融合进程。故事线中以“斗雀”隐喻师徒二人的抉择,更赋予戏剧深层次的象征性,很多年青观众表示在陈五举身上也看到自己的狐疑与突围。

    《燕食记》剧照

    葛亮:“书中的‘亲人’重回身边”

    在演后谈上,原著作者葛亮冲动地表示,话剧《燕食记》的改编让他“如见故交”,不但看到文字脱离书本活色生香地呈现于舞台上,还给自己供应了新的视角。“感谢《燕食记》剧组全体演职人员,用如许的方式让书中的‘亲人们’重新回到了我的身边。”

    《燕食记》首演结束后,同名小说原著作者葛亮(中)及演员主创同全场观众大合影

    葛亮很惊喜主创团队在《燕食记》原本忧伤的、深蓝色的基调当中,发现了云云活泼、朝气、乐观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达。“这次的舞美设计非常简便,但是它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满洲窗、有近代商住特色建筑的骑楼,还有一道道具象化的粤式点心,更有不绝于耳的‘广普’。这类镜像式的诠释带给我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置信这就是舞台的魅力。”

    在场观众也纷纷表示,这部悲喜交叉的上演,分歧于以往国家话剧院剧目的传统印象,完全打破了设想,“看完超想吃粤式点心”。主创团队也就观众提问进行了真诚的回答。导演张肖表示,接手《燕食记》如许的文学著作,内心惊骇又冲动,与团队在一路创作的过程像一次紧张安慰的冒险。

    《燕食记》剧照

    澎湃旧事记者现场窥察到,《燕食记》剧组还在剧院现场设置了互动活动,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建议,让观众不但在剧场内成为“参与者”,也在剧场外成为“共创者”,助力《燕食记》像剧中烹制莲蓉一样,不断打磨出它的丝滑和香气。

    当舞台上的“美食大赛”落幕,荣贻生用右手端起了炒锅,成全的不但是新一代,更是成全了颠沛半生的自己。这是一场无人胜出的决赛,却是岭南饮食文化保卫与革新的胜利。《燕食记》用舞台上演证明,传统文化与新生代精神可以在当下同时呈现。而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味觉记忆,是每当蒸汽升腾时就会被叫醒的情绪共识。

    公布于:上海市
    4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