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22:12:06
  • 阅读(1917)
  • 评论(6)
  • 新华社杭州5月21日电 题:东极渔民救援英俘纪念碑揭幕:跨越83年的情谊永不淹没

    新华社记者许舜达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浪花正一遍遍冲刷着礁石,好像在应和着一段跨越83年的悲壮记忆。5月20日,东极渔民救援英俘纪念碑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青浜岛揭幕,18名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子女和东极渔民子女在此相聚,配合见证这一跨越时空的历史时刻,并纪念1942年当地渔民在日军枪口下英勇救援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

    “我们心胸感谢感动,我们铭刻在心,我们向全部人致以高贵敬意——既惦记逝者,也致敬让他们的记忆得以连续的生者。这座纪念碑犹如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我国与英国,连接悲伤与团结。”英国“里斯本丸”纪念协会主席、“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托马斯·西奥多·琼斯之孙安东尼·琼斯说。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前往日本。路过舟山东极附远洋域时,因日军违背《日内瓦条约》,未在船上吊挂任何输送战俘的旌旗或标志,“里斯本丸”号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发射鱼雷击中。危难之际,东极渔民一次次划着小舢板突入海中,不顾日军扫射,搏命救援落水英军。

    展开剩余 53 %

    到场救援的渔民吴其生之孙吴布伟在仪式上动情回忆:“先辈们说‘漠不关心,愧对大海’,他们用本身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他们的子女,我感触非常自大。”

    据统计,东极渔民在枪林弹雨中共救起384名英军战俘,这一豪举成为二战我国际人性主义的典范。

    揭幕环节,中英嘉宾配合拉动红绸,海风掀起绸布的刹时,现场掌声雷动。纪念碑长4.5米、高1.8米、宽1.7米,重约1吨,标有“大爱无疆 海岳流芳”八字。碑体左边,以中英双语镌刻了“里斯本丸”号救援事件中东极渔民搭救英军战俘的事件铭文。

    纪念碑整体造型模拟风平浪静拍击礁石与船只的场景,以施救者与被救者互挽的手臂为主体,寄意着渔民从海水中拉起遇难者,连接起生死救援的情谊。对付这一设计构想,纪念碑设计者、我国美术学院大众艺术研究院院长瞿小实说:“前前后后改了40多稿,末了是一位老渔民给了我们灵感。渔民在海上救人时,会用力拉住对方的手腕,这样的紧紧相握,连接起两条生命,极具力量感和任务感。”

    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照片摆满了纪念碑前,蔚蓝大海上涛声依旧,好像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敬意与祈愿。

    “当年的‘里斯本丸’淹没了,但先辈用生命结下的情谊将代代传承,永不淹没!作为东极渔民的子女,我将继承这份高尚的精神,像祖辈保卫落难者一样,保卫历史的真相;像东极的海浪拥抱每艘船一样,拥抱和平与情谊。”吴布伟说。

    发布于:北京市
    2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