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12:29:12
  • 阅读(2037)
  • 评论(24)
  •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音讯:在我国,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中旬,是农业生产夏收、夏种、夏管时期,也就是“三夏”。5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份《全国夏收夏种气象办事专报》,标记着2025年全国夏收夏种气象办事正式启动。

    夏收是全年第一个劳绩时节,主要收晒冬小麦和油菜。夏种是在夏收之后,整地收获夏玉米、夏大豆、移栽水稻等。凭据今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夏收夏种气象专报估计,5月下旬,夏粮产区大部时段以晴或晴雨相间天气为主,连阴雨风险较低,总体利于冬小麦和油菜成熟收晒。21日至23日,甘肃、宁夏、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将前后涌现一次小到中雨过程,其中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有大到暴雨。降水利于添加土壤水分、和缓部份区域缺墒状态,利于冬小麦灌浆,但对已成熟油菜和冬小麦收晒有肯定影响。27日至28日,湖北、湖南、浙江等地还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对油麦收晒不利。

    展开剩余 67 %

    6月上中旬,大部气温靠近终年同期或略偏偏高,华北大部和黄淮大部降水靠近终年,总体利于麦收顺遂开展,但可能涌现局地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麦收。京津冀以及江苏等地气温略偏偏高,叠加前期部份区域土壤缺墒,可能影响夏种。陕西、甘肃、山西南部和河南东南部降水偏偏多一至二成,其中甘肃东南部、陕西中部降水量偏偏多二至五成,产生麦收连阴雨、强降水风险较高,但降水偏偏多对前期夏种工作开展有益。

    气象科技助力夏收夏种周全启动

    针对北方部份区域涌现的干旱、干热风以及南方的烂场雨等气象灾难,中国气象局行使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本领加密监测,为冬季农业生产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农作物分布遥感图是开展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难评价和预警的关键数据。国度卫星气象中心构造研发大局限发展季早期作物分布遥感监测技术,在夏收夏种气象办事时代,制作冬小麦成熟期和劳绩进度监测产品,为夏收夏种气象办事提供数据底子。相关专家引见,极轨气象卫星能够用来监测作物的发展状态和土壤墒情,还有作物的种类信息。现在,我国在农业气象办事方面主要提供了大宗作物的栽培分布信息,估计5月23日起开展大宗作物成熟期和劳绩进度监测。

    天气雷达能够探测大气中云雨粒子的变化,展现降水强弱等变化。现在,我国已有26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化运行,能够为农业气象预报提供无效信息。

    北方冬小麦区需防范“干热风”天气

    近期,北方多地涌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受高温影响,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冬麦区需防范可能涌现的“干热风”天气。“干热风”是什么?它有哪些风险?我们来了解一下。

    “干热风”又称“干旱风”“火风”“热风”,是小麦等农作物发展发育前期的一种农业气象灾难。其特性是高温、低湿并伴随肯定风力,多产生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具有突发性和短时性。“干热风”涌现的时间正值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此时的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干热风”会加剧蒸腾作用,致使小麦根系水分吸收和植株蒸腾失衡,形成籽粒不饱满甚至空粒现象。

    “干热风”主要影响华北平原、东南区域和黄淮区域等地的小麦主产区,常涌现在春末夏初,影响面积大,涌现频次高。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因地处内陆,春季气温高、湿度低且风力较大,成为“干热风”的多发区。凭据中央气象台1961年至2024年的统计数据,干热风的强度总体呈减弱趋向。然而,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小麦灌浆期气温偏偏高,“干热风”灾难有减轻偏向。河南通常干热风初次产生的日期最早,平均在5月16日至20日;山东半岛东部和河北东北部最晚,约为5月31日至6月4日。

    发布于:北京市
    2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