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1 07:05:54
  • 阅读(10448)
  • 评论(14)
  • 短视频平台上,“××文旅推荐”“邮政官方直播间”等账号层出不穷,简介标注“官方”、头像利用机构LOGO,主页却充斥带货链接与问题商品——近年来,仿冒官媒及政府机构账号的“李鬼”乱象愈演愈烈,仿冒者行使公众对权势巨子望息的信任攫取流量,乃至衍生售假、欺诈等灰色产业链。

    “假官号”此前就曾被媒体揭露。如河南文旅2024年因“宠粉”营销爆红后,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昵称含“河南文旅”“河南旅行推荐官”的私人账号。如今“假官号”不仅没有减少,反有增多趋势,背后动机多是仗势欺人,即行使相干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权势巨子性来达到引流、带货乃至售假、欺诈等目的。而消耗者对其每每难辨真假,到头来要末收到货纰谬板的商品,合法权益被侵害,要末遭遇财产等严峻损失。被冒充的官方机构形象也会受损,正常的收集秩序也遭到了破坏。

    尽管《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划定》请求,互联网用户注册、利用账号信息,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称号、标识等;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信社等新闻媒体的称号、标识等,近年来网信部门也处置了一些仿冒网站平台,大量违规账号被地点平台封禁,但“假官号”仍屡禁不止、屡打不绝。

    眼下这种治理困境,相干短视频平台义不容辞。《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划定》明白,互联网信息办事提供者应该推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主体义务、创建账号信息动态核验制度。如果短视频平台正在账号注册、改名环节加强审核,常态化核验存量账号信息,势必会极大压缩“假官号”的生计空间。另外,被假冒的官方机构未能实时发现“假官号”并进行维权,也一定程度纵容了“李鬼”乱象。很多消耗者对“假官号”缺少鉴别能力,不懂得寻找官方认证的“蓝V”标识,也容易被“假官号”误导。

    展开剩余 32 %

    可见,治理“假官号”需要各方合力,消耗者增强辨识“李鬼”的能力并勇于告发,官方机构实时打假,平台方严格核验账号、积极受理告发,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则有望构成“大家喊打”局面,使“假官号”无法立足。

    个中,强化短视频平台主体义务是关键。对履职尽责不到位导致“假官号”层出不穷的平台,有关部门可通过约谈催促整改、开罚单以罚促改等体式格局倒逼其认真扮演好把关人角色。此外,被假冒的官方机构及被侵权的消耗者,也可依法追究侵权平台的连带义务。消耗者权益保护法例定,收集生意业务平台提供者明知或应知贩卖者大概办事者行使其平台侵害消耗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贩卖者大概办事者负担连带义务。

    “假官号”层出不穷,平台是第一义务人。积极展开依法治理,才能尽快从源头上铲除“假官号”生计土壤,还收集空间以明亮清明。

    公布于:上海市
    4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