欙鳇茽餐新闻网
一名女子克日向新京报记者报料称,4月12日母亲唐宇菊于西昌市人民病院出院时,护士将同病房另一住院患者的“出院带药”,误发给了母亲,导致母亲服用四天后出现耳鸣、手麻等病症。
5月19日,西昌市人民病院群工办相关人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班医护人员确切给患者发错了药,病院也愿意按照外地相关标准负担检查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合理费用,但目前患者请求病院公然道歉并补偿10万元,两边临时未能谈妥。
唐宇菊服用护士发错的药后住院检查治疗。受访者供图
患者:出院第五天发现“吃错了药”
报料人郑清引见,母亲本次住院治疗,是因腰椎体爆裂性骨折手术满一年后,来西昌市人民病院骨科举行取除固定装置手术。
郑清称,母亲4月12日准备出院时,护士将“出院带药”送到了病房床头柜上,共有三种药,每种药都粘贴有患者信息和药物名称。因母亲没有识字,护士还特意交卸了用药次数和剂量。
展开盈余 76 %郑清说,过后母亲回想,出院时护士还交卸过“出院带药”是六天的剂量。4月12日至15日服药四天后,母亲发现还剩很多,感觉六天吃没有完。
4月16日,有亲戚前来看望时,才发现郑清母亲服用的药物标签上,并非是唐宇菊的名字等信息,而是一位83岁男性患者的名字。
郑清出示的母亲所用药物照片显示,每种药的包装上粘贴有一个标签,标签上有患者姓名、床号、记账号、性别,以及药物名称、用法和开药时间等信息,还标明“出院带药”四个字。
药物标签显示,三种药分别是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国45)、塞来昔布胶囊(国3)、利伐沙班片(国5),患者是一名83岁男性,床号是41。
郑清说,母亲年龄55岁,住院床号为43,药物标签信息完全纰谬。
家人经核对确认药物标签信息有误后,便给其时住院的主治医生打电话说明情况,医生让立即中止用药,并到病院举行检查治疗。
郑清保存的病院发错的药物,标签信息显示患者为83岁的男性患者。受访者供图
病院:涉事护士未卖力执行医疗规范轨制
郑清说,母亲服用了病院发错的药后,出现耳鸣、手麻、胸痛病症。
经病院谐和,唐宇菊于4月17日入住西昌市人民病院骨科举行检查治疗,5月15日出院。
其出院证明上诊疗小结载明:患者唐宇菊因耳鸣3天以上等病症收入病院治疗,出院检查和会诊后给予对症治疗,经多学科会诊讨论患者具有出院指征。
5月19日,西昌市人民病院群工办事情人员吉掘阿洛告诉新京报记者,医护人员给患者唐宇菊发错了药,病院是认可的,也没有推脱责任;患者吃错药引发的治疗检查费,病院也认可。
“骨科涉事护士确切发错了药。”吉掘阿洛表示,涉事护士未卖力执行“三查十对”轨制,从而导致给患者发错药。待纠纷解决后,病院肯定会对涉事护士作出响应处理。
新京报记者查询得知,“三查”即操纵前、中、后三次检查,操纵前查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及医嘱准确性;操纵中查配药或给药与患者匹配性;操纵后复查记录,确保操纵无误。“十对”是指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时间、药品有效期、配伍忌讳、医嘱一致性。
家族出示的院方补偿较量争论表,其上未盖公章。受访者供图
补偿:病院与患者家族未能达成协定
对于补偿问题,郑清出示的一份未加盖病院公章的《补偿项目标准较量争论表》显示,患者唐宇菊因2025年4月12日骨科护士发错药,导致患者误服。4月17日到西昌市人民病院住院治疗,5月15日出院。因病院诊疗举动过错导致患者药物误服住院治疗,故病院负担责任。
该表显示,补偿费用涉及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炊事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共计23768.29元。其中,医疗费10528.29元由病院负担,其余13240元将赔付给当事病人。
郑清说,家里人拒绝接受上述补偿,请求病院公然道歉并追责相关责任人。
5月19日,西昌市人民病院群工办吉掘阿洛引见,病院已按照外地相关标准给出了补偿方案,但患者家族除了请求病院公然道歉和追责,还索赔10万元,病院没有能允许。若是患者家族以为服错药后带来人身危险,可通过鉴定来确认。另外,因家族没有接受院方的补偿方案,发起家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对此,郑清表示“索赔10万元”一说为过后一次口头提及,正在5月19日两边第一次正式谐和处理时,只是请求院方依照国度法律法例举行补偿。
新京报记者 李英强
编辑 甘浩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