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5 06:48:23
  • 阅读(6108)
  • 评论(13)
  •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7日文章,题目:有人爱,就有人恨——在冰箱里的“景物线” 去年11月,在男同伙外出的一周内,苏珊·沃尔夫给自己找了个打发时候的事变做:先清空冰箱,再做个深度洁净,最后就是“筑造和搭建”。精美容器中的芥末、酱油和其他调料,淹没在水中的小胡萝卜,参差有致的迷你南瓜、蔬菜、花瓶和水盅,无不体现着主人的巧思,几个小时后,苏珊的第一件“冰箱造景”大功乐成。但这个兴趣的代价就是,取食物的时候只能谨慎翼翼,不过此时的她顾不上这些,冰箱的灯光照着她陶醉的脸,她已最先设计怎样美化冷冻层。

    但当男同伙约翰逊的旅行结束后,一切回归实际,“他抵家后,冰箱景物只撑了十分钟。”去年,“冰箱造景”风行互联网,愈来愈多家庭琢磨起了冰箱这方小小寰宇,这不失为一次对以后社会政治经济事态的逃离。

    藤条编织的篮子摆放在冷藏货架上,奶酪和牛奶旁放着带框的相片,每当翻开冰箱门,就会亮起一串串闪烁的装饰灯,“冰箱造景”设计师林奇·朱迪什在交际媒体上展示其作品,灵感来自于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剧《布里奇顿》等。

    也有很多网友都吐槽自己的伴侣或家人过分沉迷“冰箱造景”,精美的鲜花、篮子和瓶瓶罐罐挤压了食物存放的空间,为了装饰保留的剩饭剩菜给家庭带来了包袱。有人称,这类景象代表了消耗主义的流行,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会如许做。也有人怀疑,将食物放在关闭的精美容器中大概会加快变质,致使污染。但“冰箱造景”迷们称,这项艺术不但是为了雅观,直观展示生果和蔬菜还能够减少浪费、增进健康饮食。(作者珍妮弗·威廉姆斯,华安译)

    发布于:北京市
    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