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5 15:25:35
  • 阅读(3032)
  • 评论(16)
  • 三个方面革新

    资料图:土耳其IHA-122超声速(su)导弹(泉源:我国军网)

    火箭弹最早诞生于二战(zhan)期间,由于毁伤效果好,投入战(zhan)场(chang)后,疾速(su)成为列国重点发展的武器。经过(guo)数十(shi)年发展,火箭弹的品种不(bu)断增多,应用领域也不(bu)断拓展。但是不(bu)可否(fou)认,火箭弹落点偏偏差大一直是其技能短(duan)板,在(zai)这类情况下,如何提拔(sheng)火箭弹的打击(ji)精(jing)准(zhun)度(du)成为列国研发人(ren)员(yuan)尝试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从前,苏联和美都城曾尝试将简易的制(zhi)导装置集成进火箭弹中,但由于技能不(bu)够成熟(shu)而进展缓慢。直至21世纪初,美国和俄罗斯的制(zhi)导火箭弹研发才获得明显成效。军事观察(cha)员(yuan)邵永灵引见(shao),目(mu)前,制(zhi)导火箭弹正在(zai)从制(zhi)导体式格局、模块化计划、发射平台拓展等方面实现多维度(du)技能升(sheng)级,填(tian)补了导弹与传统弹药间的空缺。

    邵永灵:

    第一,制(zhi)导体式格局得到优化。除惯性(xing)制(zhi)导外,还有GPS卫星制(zhi)导、红外成像制(zhi)导等,大幅提拔(sheng)精(jing)度(du),圆概率误差在(zai)1米到3米之(zhi)间。

    睁开剩余 61 %

    第二,战(zhan)斗部和引(yin)信实现模块化计划。过(guo)去火箭弹的战(zhan)斗部、推进系统和控制(zhi)装置都是一体(ti)的,通(tong)用性(xing)较差。而现在(zai)一些先辈的制(zhi)导火箭弹,采用模块化计划,可以加装不(bu)同的战(zhan)斗部。

    第三,实现多平台发射。目(mu)前,火箭弹的发射体式格局已从传统的车载发射,拓展至无人(ren)机、直升(sheng)机以致舰艇(ting)平台发射。

    低成本目(mu)标饱和打击(ji)是优势

    那么,随着技能的迭代升(sheng)级,制(zhi)导火箭弹与传统导弹相比,它们的边界是不是(fou)正在(zai)变得模糊?对此,邵永灵认为,制(zhi)导火箭弹与导弹在(zai)射程、成本与作战(zhan)定位(wei)上可以形(xing)成互(hu)补而非替换的关系,制(zhi)导火箭弹在(zai)对低成本目(mu)标的饱和打击(ji)中显现出了比传统导弹更大的经济性(xing)优势。

    邵永灵:

    导弹在(zai)射程、精(jing)度(du)及威力(li)等方面优于火箭弹,二者存在(zai)作战(zhan)分工,但在(zai)200公里至400公里射程范围内,边界逐渐模糊。

    在(zai)以后战(zhan)场(chang)情况(jing)中,无人(ren)机等低成本目(mu)标大量涌现。使用导弹拦截(jie)成本过(guo)高,火箭弹则更具可持续(xu)性(xing)。

    从防空的角度(du),未来也会愈来愈多地用到火箭弹。将它加装在(zai)无人(ren)机、直升(sheng)机以致固定翼(yi)飞机上,去拦截(jie)“低慢小”空中目(mu)标,可能(neng)比导弹更有用武之(zhi)地。

    成本可控前提下提高精(jing)准(zhun)度(du)

    比年来,新的战(zhan)场(chang)需求正推动制(zhi)导火箭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无人(ren)机、无人(ren)舰艇(ting)等无人(ren)化设备的大量出现与应用,列国对制(zhi)导火箭弹的需求更为迫切。那么,制(zhi)导火箭弹将如何通(tong)过(guo)技能升(sheng)级更好地适应现代战(zhan)争需求?对此,邵永灵进行了以下分析。

    邵永灵:

    制(zhi)导火箭弹的发展应首先连结低成本,在(zai)成本可控前提下提高精(jing)准(zhun)度(du),确保其在(zai)特定领域的优势。

    在(zai)射程方面,制(zhi)导火箭弹的现有程度已满足通例(gui)作战(zhan)需求,更远间隔任务(wu)应由导弹负担。同时,弹头多样化是制(zhi)导火箭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其对不(bu)同目(mu)标的打击(ji)效果。

    记者:宋波

    公布于:北京市
    5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