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4 11:53:21
  • 阅读(2674)
  • 评论(37)
  • 今年是抗日战争成功暨天下反(fan)法西斯战争成功80周年,澎(peng)湃新闻·私(si)家历史与(yu)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he)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lie),选取抗战期(qi)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领导(ling)读者前往(wang)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shi)中国(guo)军民的精力与(yu)生活。

    《青年界》创刊于1931年3月10日,由上海(hai)北(bei)新书局出版(ban)刊行(xing),石民、赵景深、李小峰等担任主编。1937年6月,杂志出版(ban)至第十二卷第一期(qi)(总第五十六期(qi))后,因(yin)抗战爆(bao)发而休刊。1946年1月停刊,卷期(qi)另起(qi)。1949年1月,杂志出版(ban)至第六卷第五期(qi)(总第三十期(qi))后停刊。起(qi)初为32开本月刊,自五卷一期(qi)起(qi),改成16开本,自停刊号(hao)起(qi)又(you)改成32开。该刊是一本适(shi)合(he)青年阅读的综(zong)合(he)性刊物,自创刊之初就答应“给一般青年供给一些精力的食料”,同时(shi)为“这(zhe)个食品贩卖所的店员们”,“只是向各方面采办一些食品来供给光顾诸君而已(yi)”。

    《青年界》第一卷第一期(qi)封面

    在《青年界》创刊之前,北(bei)新书局前后刊行(xing)了《北(bei)新》和《现代(dai)文学》两份刊物。但(dan)在编辑过程中,两份刊物的内容交叉重(zhong)合(he)令书局很是困扰。因(yin)此,合(he)并成为大势(shi)所趋,《青年界》则(ze)是《北(bei)新》和《现代(dai)文学》合(he)并后的继承者。自《青年界》创刊后,北(bei)新书局没有(you)再创办其他同类性子的刊物,仅出版(ban)儿童读物《小学生》,配合承担起(qi)北(bei)新书局一直(zhi)致力的青少年文化启蒙责任。

    展开剩余 65 %

    《青年界》停刊词(1946年)

    作为北(bei)新书局的核心刊物,《青年界》的进展思绪吸取了《北(bei)新》半月刊与(yu)《现代(dai)文学》的经验(yan)教(jiao)训。《北(bei)新》半月刊编辑方针在综(zong)合(he)性与(yu)侧重(zhong)文学之间左右摇(yao)摆(bai),使刊物进展左支右绌,但(dan)当确立文学路线后,又(you)陷入与(yu)《现代(dai)文学》同室(shi)操戈的尴尬局面。《青年界》则(ze)明确了以文学为基(ji)石,创办综(zong)合(he)性刊物的办刊思绪。赵景深曾记述刊物编辑思绪的变化:“《青年界》转变我侧重(zhong)文学的偏私见,针对大中学生,编成综(zong)合(he)性的刊物,改成十六开。内容每期(qi)请陈清早写国(guo)际时(shi)事述评,主张对日抗战;自然科学方面,购买美国(guo)普通(su)科学杂志,请贺玉波翻译(yi)欧美科学方面的新发明,并翻印原来机(ji)器的插图,作为补(bu)白;特辟‘青年园地’,发表青年的创作,选刊他们的日记和游记;又(you)请人(ren)写学校生活的小说;每半年的第1期(qi)请我所认识的文艺界人(ren)士写千字以内短文章。”

    第八卷第一号(hao)“我在青年时(shi)代(dai)所爱(ai)读的书”特辑目录(1935年)

    在《青年界》设置的栏目中,处处表现着1930年代(dai)的社会气味,东方文化成为时(shi)人(ren)竞相了解、摹仿和学习的对象。刊物内容十分丰富,力求迎合(he)青年特性。所设栏目有(you)读诗杂记、文学闲谈、西洋音乐(le)故事、近代(dai)绘画(hua)代(dai)表作、作家介绍、书评等几十种。刊物初期(qi)偏偏重(zhong)于文艺,停刊后注重(zhong)青年教养辅导,并曾出版(ban)多(duo)种特辑,如(ru)“学校生活之一叶”“青年作文引导特辑”“日记特辑”等。该刊出版(ban)也一直(zhi)受到众(zhong)多(duo)名家存眷和供稿,主要撰稿人(ren)有(you)老舍、郁(yu)达夫(fu)、周建人(ren)、周作人(ren)、沈从文、朱湘、胡(hu)适(shi)、鲁迅、臧克家等。

    第十卷第四号(hao)“鲁迅先生逝世纪念特辑”(1936年)

    从以上栏目设置来看,《青年界》完成了与(yu)《语丝》等刊物分歧的走综(zong)合(he)之路的办刊设想,邀请各领(ling)域撰稿人(ren)充实提高稿件质量(liang),使杂志成为大百(bai)科式的刊物。《青年界》以包容一切门类的姿(zi)态,一方面拓展了《北(bei)新》《现代(dai)文学》的编辑思绪,另一方面也是北(bei)新书局在1930年代(dai)生存计谋的反(fan)映。

    发布(bu)于:上海(hai)市(shi)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