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3 15:47:02
  • 阅读(9651)
  • 评论(7)
  • 2025年5月12日,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港交所H股上市备案。这家A股热管理零部件龙头企业的港股上市进程迎来关键节点。相较于2024年摒弃赴瑞士发行GDR的路径选择,此番转向港股,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公司在营收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滞后与新业务投入加大的背景下,主动增补资源、增强海外影响力的一次现实应对。

    从财务表现看,三花智控的基本盘仍较为稳固,但增长曲线明显趋缓。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约8亿元,同比增长4.3%。毛利率维持在27.4%摆布,红利能力尚可,但利润增速已一连数个季度低于收入增速。

    回溯历史数据,2022至2023年,公司收入由213.5亿元增长至245.6亿元,增速为15%;2024年前九个月为205.6亿元,全年预期增速没有足10%。从趋势看,公司在家电与汽车热管理两大主业上的发展空间逐渐触顶,亟待翻开新通道。

    制冷空调业务还是营收主体,2025年一季度贡献超五成收入。但这一板块所服务的全球家电行业已处存量合作款式,产物同质化严重,客户议价能力较强,新增需求多依附热泵等新系统改造带动,增长的天花板已隐现。

    展开剩余 64 %

    公司通过纵深产物集成试图提升单位价值量,但整体市场容量趋于稳定。在与头部家电客户长期绑定的模式下,产物降本周期持续压缩,公司必须依附内部管理服从提升与产地全球化协同来维持利润空间,难度赓续上升。

    汽车热管理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已接近45%。三花在车载电子泵、换热集成组件等环节已切入多家中外新动力车企供给体系,具备较强系统集成能力。但该业务所依附的新动力汽车行业,自2024年以来已进入“高波动、低毛利”的深水区。

    整车端价格战愈演愈烈,Tier 1/Tier 2供给协商价空间被持续压缩。零部件厂商作为成本承压链条中的一环,红利下行风险难以回避。在电动平台集中供货结构下,订单周期波动与议价能力纰谬称的问题正逐步展现。

    客户结构集中亦是隐忧。据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凌驾30%,部分客户个别年度贡献超15%的销售额。一旦主要客户推销策略发生变动,可能对公司营收构成结构性打击。与此同时,公司下游原材料推销也依附少数供给商,铜、铝等大宗原料价格波动显著,周密电子器件亦未完全实现自主配套。

    在这种上下游“双集中”结构中,扩大周期中被遮蔽的谋划懦弱性,在当前增长压力和制造成本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愈加明显。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与等价物约24亿元,资产欠债率维持在46%摆布。但从2023年起,公司谋划性现金净流量出现下滑,主因在于应收账款周期拉长及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约3.6亿元,占收入4.8%。

    其中一部分资金投入至仿生气器人业务。该业务现在处于技术验证与原型试制阶段,尚未形成实际营收。公司虽将其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但该领域面临技术路径没有肯定、市场尚未规模化、制造成本高企等问题。在整机生态尚没有成熟的背景下,三花以零部件企业身份切入系统性强、需求端没有明确的呆板人领域,市场对其能否形成真正支柱业务仍存张望。

    招股书表现,此次H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扩建海外产能、推进仿生气器人研发、进级数字化制造体系与增补运营资金。虽然“全球制造+本地交付”的模式有助于低落国际贸易风险,但现在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已多年稳定在45%摆布,未来是否能在海外市场翻开新增量,仍受制于下游行业周期和本地客户结构。

    总体而言,三花智控作为全球热管理细分领域的抢先企业,其技术能力和制造优势具备较强壁垒。但在全球制造业进入结构性调整的新阶段,如何在主业增长放缓背景下实现有效转型,是公司在完成资源市场再配置以后必须直面的核心命题。

    客户集中度高、利润质量承压、供给链韧性没有足、新业务没有肯定性大,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根除。要想走出“制造向技术”路径的第二阶段,三花智控需完成的没有仅是资产扩大,更是能力结构的再平衡。

    发布于:北京市
    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