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20:27:56
  • 阅读(7371)
  • 评论(46)
  • 视频来源:中电科十四所(04:22)

    在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展览会上,中国雷达工业的起源地、中国电科十四所正式发布预警雷达的科普微视频《空中千里眼》,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在机载预警雷达领域的研发历程和技术突破。

    勇闯未知领域,造全球最大“蘑菇”

    据引见,传统的地面雷达因为受到地球曲率限定,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间隔仅有数十千米,而空警-2000这类预警机却能轻松“看”到数百千米外的目标。二者探测间隔相差十倍,覆盖面积相差百倍。

    在现代战争中,低空突防是最具威逼的进攻方式之一,具有预警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国启动了空警-2000的研制工作。预警雷达是预警机的核心,上世纪末, 在国外还没有先例的环境下,十四所本着“要做就做最好”的决心,确立了发展有源相控阵机载预警雷达的目标。

    睁开盈余 66 %

    因为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空警-2000机背上的大“蘑菇”尺寸全球最大,雷达罩面积相当于百平米巨细的“三室一厅”;雷达所用的元器件数量更是有百万之多,线缆长超过10千米,复杂程度超乎设想。

    站在全球技术前沿,击败杂波练就火眼金睛

    不过,把这么复杂的雷达搬上天还只是第一步。空警-2000在空中虽然得到绝佳的视野,但向下看必然会受到天然存在的地面杂波影响。

    地面杂波堪称机载雷达“天敌”,一旦进入雷达将会令目标信息覆没在杂波中,严重影响雷达工作。并且视野覆盖局限越广,杂波越多越复杂,强度可能比目标回波还强万万倍。

    能够说,杂波问题是制约雷达性能的枢纽,对于机载预警雷达探测目标的本领至关重要。办理杂波问题无疑也是一项世界级难题,是决意机载预警雷达和预警机研制成败的枢纽。

    为了打败杂波,以十四所为代表的中国国防科研工作者创造性地确立两大技术门路:

    第一,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采用超低旁瓣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把杂波进入雷达的主要通道给“堵”死;

    第二,面对漏网杂波,采用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进行过滤。传统预警机雷达只能行使目标与杂波的多普勒效应差异,从杂波里寻找目标,而空时自适应技术,能够从多普勒和空间两个维度将目标和杂波分离,更高效地探测目标。

    空时自适应技术在当时是全球最前沿的技术,通过这两项技术,空警-2000具备了超强的探测本领,几百千米外足球巨细目标的飞行轨迹都能看得清分明楚。

    在战场上,如许的本领能够直接转换成对种种高威逼目标的探测本领,预警机将目标信息传递给空中、地面、海上的作战平台,将能够对来袭目标进行致命打击。

    发布于:上海市
    4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