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15:43:49
  • 阅读(9047)
  • 评论(44)
  • 在2025年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中,25岁的网络文学作家松子落凭借《送王船》摘得最高奖项“金七猫奖”。这部聚焦闽南非物资文化遗产“送王船”仪式的作品,以海边小镇为舞台,将传统民俗与现代人道逆境交织,构建了一部充满诗意的成长史诗。

    95后网络文学作家松子落

    从恐惧到疗愈:陆地意象下的心灵叙事

    “男主角林此霄的父亲在海边出事,因此他有些害怕陆地。我对陆地同样怀着复杂的情感——它神奇壮美,却也让我望不到边时心生不安。”松子落坦言,创作初衷源于身旁亲人宿疾后她对生命与死亡的思索。当她将这种“既神驰又畏惧”的情感投射到男主角身上时,一个关于非遗传承与心灵救赎的故事便悄然发展。

    展开剩余 80 %

    闽南“送王船”仪式现场,图源网络

    在小说中,畏惧陆地的男主经过参与“送王船”仪式,逐渐理解这项传承六百年的民俗面前“抚慰海魂、祈福禳灾”的文化内核。正如松子落所说:“申请非遗的过程,实则是男主与自我和解的旅程。”这种将个人成长嵌入文化传承的叙事结构,让作品既保有现实题材的厚重感,又充满治愈气力。

    非遗书写:从女书到送王船

    早在2023年,松子落便以湖南江永女书为题材创作作品。彼时她深入长沙研修班,追随传承人进修这种“天下唯一女性文字”的书写技艺。“女书如柳叶般潇洒,但当我在扇面上看见‘自强不息’的字符时,倏忽意识到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这种认知促使她在新作中冲破单纯的文化展示,转而探讨“陈旧仪式如何照顾当代人的精力逆境”。

    松子落的作品《女书》,发表于七猫APP

    为创作《送王船》,作者不仅研读了大量文献,更亲赴福建漳州、泉州等地采风。在漳州,她看到用蚌壳灰涂墙的“烧灰巷”,也见到了世代守护船庙的“船底人”(指当地人,疍民)。“他们识字未几,却用最朴素的信仰匹敌时代的洪流。”采风途中,的一席话让她深受震动:“送王船不仅是祭神的狂欢,更是闽南人‘向海问路’的生计哲学。透过民俗信仰,我们看到的是宗族演变,地区的历史。”

    送王船现场,图源网络

    漳州进发宫的王船及“做王船头”的九龙江上游道士,陈花现供图

    更让她动容的是那些冷静保持的女性。“在过去,依姆们(对老年妇女的称呼)曾不被同意上岸,却用布满裂痕的手编织渔网、供奉神明。”小说中停学少女的原型正是她们——即便背负债权与偏偏见,依然用乐观照亮生活的缝隙。

    现实题材的网文新解

    面对“现实题材是否适合网文”的质疑,松子落说:“《送王船》确实没有玄幻小说的快节奏,但当男主在月光下修补船模时,读者能触摸到文化传承的温度。”她奇妙地将悬疑元素融入非遗申报主线,用“征采送王船画像”的情节钩住读者,又在家族秘史中埋藏时代变迁的印记。

    漳州进发宫在船上与码头上的送王船仪式(刘家豪摄)

    故事借“船底人”群体拆迁上岸、船庙濒危等抵牾,揭露乡村化对陆地文化的侵蚀,探讨“人如何与自然和解”的永恒命题。仪式中,“王船焚化入海”的壮烈场景,象征对生命归宿与文明本源的追寻,给予作品厚重的人文底色。

    这种创作思绪与七猫中文网推进现实题材IP化的战略不约而同。正如往届获奖作品如《西关蜜斯》等,既有硬核专业知识又饱含人文关怀,《送王船》同样展现出"文化暗码+情感共鸣"的两重代价。

    双生花的创作互补

    不为人知的是,松子落有位双胞胎姐姐林淮岑(第四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优秀奖《纸上问青》的作者),这对文学姐妹的互动为创作注入奇特养分。“她会从编辑角度犀利点评,比如指出我初期过度衬着仪式神奇感,反而削弱了现实质感。”这种毫无保留的创作交流,让《送王船》历经9个月写作、3个月修改,最终打磨出备受七猫奖评委们认可的文本。

    松子落和她的双胞胎姐姐林淮岑

    林淮岑的作品已出版实体书

    外婆给姐妹俩报告《红楼梦》的童年影象,家族对黄麻纸工艺的熟稔,这些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姐妹俩的创作。这种代际传承的文化自觉,让她们的现实题材创作一直扎根大地。

    “当我看见月光下的王船缓缓入海,倏忽邃晓非遗不是沉重的担子,而是渡人渡己的舟楫。”松子落的这句话,或许正是现实题材创作的真谛——在记录时代的同时,完成对个体与文化的两重治愈。正如主办方所言,这类作品正在构建“读懂中国的文化暗码”,让陈旧智慧焕发新的生命力。

    发布于:上海市
    1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