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12:15:15
  • 阅读(10505)
  • 评论(31)
  • 人物简历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2022年援派青海省玉树州,任玉树州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兼任“玉树牦牛”家当发展小组组长、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项目管理部副部长。援派三年,周振霞帮助玉树州制定种植业相关补助政策,开创了种植业工作新局面。同时,推动玉树畜牧家当完善家当基础设施,扩展了“玉树牦牛”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并积极搭建品牌推介和销售平台、促进京玉家当交流,为“玉树牦牛”走出玉树提供支持力量。

    距离北京约2500千米,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被称作高原上的明珠。自2010年玉树地震后,北京开启对口援建工作,十五年里,无数援建干部与康巴同胞一起保卫着明珠光彩。家当是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江之源,生态保护要与家当相平衡,农牧业就成了这里家当帮扶的重点。

    展开盈余 81 %

    周振霞(后排左一)在玉树州与藏族儿童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2022年,北京第五批援青干部周振霞第一次站上雪域高原。此后三年,她着力推动当地传统的畜牧家当发展,扩展了“玉树牦牛”的品牌影响力,也让来自高原明珠的“土特产”奔向了更广阔的地方。

    第三次“跨界”她走上高原

    担当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兼任“玉树牦牛”家当发展小组组长,这是周振霞职业生涯里的第三次“跨界”。在此前,她在北京昌平区的水务局、回天专班以及农业农村局任职。

    被选为第五批援青干部,周振霞知道,这是由于玉树州以农牧业为主导家当,自己长时候在农业农村领域任职,选派自己,为的就是推动当地农牧家当的发展。可问题也来了,北京是平原,玉树在高原,高原地区的牦牛,周振霞并不熟悉。

    但她也没犯怵。“没有人生而知之,我们不都是通过学习一点点掌握。”多年来周振霞留着一头短发,她说话爽朗、利索,时不时地,还会带着笑意开一两句打趣,说自己已经跨界很多次了。

    援派出发前两个月,她赓续向援青的“前辈”取经,做知识情况贮备。抵达玉树后,下乡与农牧民、企业沟通,是她很长一段时候以来非常主要的工作。玉树的现实情况也确切比她后期了解到的内容更加直观。

    要尊重当地人设法主意也要推动发展

    青海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焦点地区,这里98%的群众为藏族人民。“当地群浩繁是把牦牛当做伙伴而非家当资源,有惜杀的传统观念,如果要报告他们养牦牛是为了交易、交易、吃肉,他们心里其实是很难受的。”

    雪域高原地区,狂风骤雪对于牲畜生存是极大的考验,牛羊往往也在这种气象中遭遇毁灭性打击。但在牧民的观念里,牦牛不怕冷无需畜棚,也不必补饲育肥,若不能保持天然放牧就无法包管牦牛的“原生态”。以是,除非在每年固定屠宰季,玉树牦牛临盆效率低,出栏量也不高,种类也会在临盆过程中遭遇退化。而现代化的人工育种方式,牧民也无法在观念上认同。

    “但转念一想,我们是来推动发展的,不是来与这些传统观念‘作奋斗’的。”周振霞知道,农牧业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发展的调子不变,只有快与慢的区分。

    玉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栖息地,每年到了野牦牛的发情季,牧民们都会把自家的牦牛赶到野牦牛的领地。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玉树的牦牛经由自然受孕,也“借来了”野牦牛的基因。“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在工作中重点推动种牛繁育,避开屠宰杀生,牧民们也更容易接受。”此后,周振霞着力推动良种繁育及建设,尽大概让种牛取代肉牛,为当地牧民创收。

    周振霞(左一)在青海玉树州的农产物体验店了解产物情况。受访者供图

    同时,周振霞还从当地的国有牧场动手先做树模引领;牦牛肉进入北京市场需要临盆和卫生的许可和相关证件,也就从销售端推动了牧场先把现代化的设施“用起来”。

    “得尊重,也得顺着当地人的设法主意来。只需能相互理解、带动,这件事就会比想象中容易很多。”周振霞说。

    成为京玉两地的纽带

    接到援建关照的那年,周振霞已经45岁了。在此之前,她从未踏足太高原,接到援派德律风时,“我不行”是周振霞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家人鼓励她,人生很短,得做点事情,去尝试挑战。

    此后几年里,周振霞还是会出现心脏肥大,目力、听力减退,多走两步就会头晕恶心,睡不着觉也是常态。红景天、营养药成了她包里除了文件资料外的常备品。

    她说,有两样事物一直伴随她的援青工作,一个是高原反应,另一个是并肩作战伙伴。由于后者的存在,才让“不行”,成了“行”。

    谈及自己工作时,周振霞的高频词除了牦牛和家当,还有“我们”。她说,这指的是给予她诸多支持的指挥部党委、北京后方的组织和领导,以及给予彼此鼓励、一同援青的干部,也有架起两地沟通桥梁的同事,还有各个下级部门的领导与专家、共同“战役”的藏族干部朋友。“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很多事情大概都无法顺利落地。”

    三年中,周振霞与伙伴们在扩展玉树牦牛的品牌知名度,纳入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还搭建起品牌推介和销售平台,帮助玉树牦牛走出高原。同时,还帮助玉树制定了州级农机具购置等惠农补助政策,开创了种植业工作新局面。援建时光里,周振霞完成了任务,高原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周振霞的办公室窗外,能看到连绵的雪山,远处的黑点,是牦牛在天地相接处写下的“省略号”。援建的时光开始倒计时了,再多做一些事情,就是她这段时期的目标。会不舍得吗?她说当然,但北京与玉树的情谊能跨越千山万水,而她与无数援青干部一样,已是毗邻京玉两地的纽带,纵横两千余千米的牵挂,编织成高原永不停息的风。

    援派感言

    自北京与玉树结成对口支援的纽带以来,都城的蜜意厚谊跨越千山万水,为雪域高原注入了振兴发展的蓬勃力量。这份跨越地区的帮扶,不但是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一份心手相连的温暖答应。在玉树这片承载着生态任务与民族文明的土地上,北京以“输血”与“造血”并重的伶俐,一代又一代援青人推动家当帮扶落地生根,每项举措都凝聚着都城的远见与担当。家当帮扶不但是资金的投入,更是理念的传递、技术的革新和市场的开拓。

    玉树州作为“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泉源,三江源国家公园地点地,生态优先,因此在家当现代化发展方面会受到诸多限定。另一方面,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物,雪域高原风光、独具特色的民俗、宗教、歌舞文明却具有天然优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面向未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宏伟蓝图下,北京与玉树必将以更深的协作、更实的创新,共同谱写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新篇章。让三江之源涌动的活水,继续见证这份跨越江山的蜜意,让民族勾结进步之花,在家当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吴兴发

    发布于:北京市
    4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