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9 10:24:06
  • 阅读(5408)
  • 评论(42)
  • 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无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信保事业部许昌业务部(以下简称阳光财险许昌信保部)经理何庭含,靠着虚假的保险、贷款,维系着“高业绩”。

    何庭含对外宣称,公司要冲业绩,只要把贷出的钱转到他指定的银行卡,即可拿到最高20%的返利,贷款及利息均由公司担任偿还。而实际上,贷款被他个人用于偿还旧贷和消费。

    直到2023年2月份,“贷新还旧”滚出的巨大资金缺口,导致众多贷款人的征信过期,这场圈套才被揭开。

    警方查证,何庭含经过297人,在多家保险、金融机构操持了359笔大额贷款,总计7623万元,以划扣的利息、保险费等用度折抵本金,尚有1543万元未偿还。时代,为了填补资金缺口,何庭含曾在2年间花328万元购买彩票,“想着中一等奖了,能把资金缺口减少”。

    2025年4月24日,许昌市中院对该案做出二审裁定,保持原判。何庭含因贷款欺骗罪、洗钱罪、假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惩罚金22万元,责令退赔各被害单元损失3236万元。

    冲业绩:“贷款由公司偿还”

    44岁的崔女士,是许昌市一家汽修厂的老板娘。

    展开剩余 88 %

    2022年4月,经崔女士的一名老友引见,何庭含带着2名业务员,上门向崔女士采购贷款业务。3人戴着工牌、衣着正装,加上何庭含的身份背书,崔女士没有过多挂念,便合营着业务员操纵,贷下了99万元。

    相干贷款合同显示,一笔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无限公司放款的50万元贷款,由安然普惠融资担保无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崔女士在3年内(分36期偿还),除必要按月向银行偿还总计55万元的贷款本息外,还必要另向担保公司偿还保险费、担保费及服务费,共14万元。

    另一笔49万元的贷款,由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无限公司许昌中心支公司承保,除去银行要收取53.5万元的本息外,还需向保险公司领取15.5万元的保费。

    如此高额的费率,崔女士当时并没在意。

    “这笔贷款,是帮助何庭含他们冲业绩的,钱由他们公司使用,并担任偿还。”这是操持贷款之前,双方谈好的前提。崔女士称,贷款到账后,她依照何庭含的请求,把钱转到了何庭含的银行账户。何庭含则付给她3.8万元的返利。

    据警方查证,与崔女士有同样遭遇的还有296人,他们经过同伙或亲属引见,帮助何庭含“冲业绩”,并将贷款资金转给何庭含或转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

    多名贷款人在担当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表现,何庭含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证明“贷款是由公司使用”的说法,在贷款发放后,向他们出具了盖有公章的“还款协议书”和“结清证明”。

    崔女士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还款协议书”提到:其2022年4月2日经过阳光信保贷款的49万元,实际使用人是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无限公司许昌中心支公司,公司答应每个月定时还款,直至结清。协议书加盖有公司公章。另一份安然普惠的“还款协议书”,内容类似,题名处盖有“我国安然财产保险股份无限公司”的业务专用章。

    出具盖有公章的协议,加上何庭含“信保部担任人”的职务,就连阳光财险许昌信保部的员工,也搞不清楚,这些钱究竟是否是公司在使用?

    阳光财险许昌信保部的一名前员工引见,他们信保部共有30多名业务员,多人都曾被何带进来为客户操持这类“非标业务”。当时他以为,这些钱确实是被公司使用,还款是有保障的,还引见了自己亲属去贷款,终究同样成了受害者。

    申请贷款后,何庭含向崔女士提供的“结清证明”和“还款协议书”,经证明,协议及证明中的公章系假章。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高额返利拉客户,贷新还旧堵窟窿

    崔女士引见,由于什么庭含向她出具了“还款协议书”和“结清证明”,她从没操心过还款事宜。直到2023年2月份,她接连两天收到“未扣款成功”的短信提醒,才向何庭含询问起启事。

    “何庭含解释的缘故原由是,北京总公司未定时向他返款。”崔女士称,几天后,她到阳光财险许昌信保部办公地时才得知,已有100多人的贷款涌现了过期,并开始维权。

    贷款人相互拼凑各自与何庭含的交换信息发明,早在2022年8月份,何庭含已经涌现了资金缺乏的情况。

    贷款人李老师称,2022年8月份开始,何庭含开始频仍向他借款,倒贷几次后,何庭含以郑州一套房子的房本作为典质,借走了他70万元。断贷情况涌现后,他经过法院申请保全房产时,发明在他之前,已有4人申请了保全。

    “我们跟他不熟,也来借钱。”崔女士称,何庭含在2022年12月份和2023年1月份,离别向她和同伙发消息借款,说是银行卡被解冻,需借资金周转。

    穆老师及其家人,曾前后4次帮助何庭含“冲业绩”。穆老师称,大概2017年时间,何庭含给的返利是贷款金额的4个点(4%)。2022年时,给返利10个点。2023年1月份,何庭含找到他说,因2022年公司的业绩不好,新的一年要“开门红”,若他找同伙来贷款,可以返利给他贷款金额的20个点。

    “我都不敢置信。20个点,什么观点?贷出50万来,就有10万的返利。”这让穆老师更为担心:这些贷款终究可否被还上?钱真的是公司在用吗?

    穆老师称,他曾就“公司回笼贷款资金,靠什么红利?”询问过何庭含。何庭含解释说,保险公司收取的用度多,一年之内,他们把贷款本金还上,公司照样红利的。

    “厥后想想这逻辑,是行欠亨的。”穆老师及众多贷款人,没人说得清,钱究竟去哪了。

    据何庭含在该案一审庭审时供述,2017年底,因许昌信保部业绩落后,他为了完成审核,开始找人冲业绩,并领取优点费。持续一段时间后,他没有钱还之前客户的贷款,就开始赓续发展新客户,用新客户的贷款去补老客户的窟窿。

    按下葫芦浮起瓢,“贷新还旧”的弊病很快就涌现了。

    何庭含自称,2020年时,他就发明有14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自那之后,他发展的新客户只要切合前提,都是让客户既操持阳光财险的贷款,也经过安然普惠操持贷款。还以公司名义向老客户“邀约”,答应每新引见一笔贷款,就有6%-20%的佣金,以此提高他们“拉新”的主动性。

    一审法院认定,何庭含明知道其汲取的贷款资金越多,必要领取的本金、利息、保险费、优点费就越多,形成亏损越大,仍主动发展客户,骗取贷款用于还旧贷及个人消费,直至案发。

    经审计,涉案贷款客户共297人,涉案贷款共359 单,贷款本金总计76238000元,以划扣利息、保险费等用度折抵本金后,仍有1543万元的缺口,给承保、担保、放款的金融机组织成了3236万元的损失。

    2023年2月,何庭含被催还贷时,谎称公司未定时回款导致断贷。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花328万买彩票“想填补亏空”被判洗钱

    崔女士回想称,为了提高放款的额度,在操持贷款时,何庭含带着的安然普惠事情职员,让她将修车厂的月流水填写至50万元。而实际上,她的厂子,一个月的流水也不过四五万元。

    贷款人王女士也称,她经过安然普惠贷款时,事情职员也存在教她填写虚假事情单元、虚高月支出的情况。

    一审讯断书披露,多位安然普惠的事情职员证明,为了贷款顺利审批,客户信息中月支出会虚高填写。公司一样平常对这一块没有监管,是默许态度。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安然普惠信息服务无限公司许昌颖昌小道分公司内张贴的惩罚划定显示,对客户信息虚假知情不报,听任、指导、协助客户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贷款,导致群体性敲诈案件发生的,最高将追责至贩卖中心总监。

    据一审讯断书披露,案发后,阳光财险的相干事情职员,在何庭含办公室的书柜、保险柜中,发明了92本假的机动车登记证书。经过零碎比对,发明这些假的机动车登记证书的客户未还完贷款,却操持了解押手续。

    贷款人穆老师称,前期经过阳光财险贷款,必要使用车辆典质。他2017年第一次贷款时,用车辆典质贷款了28万元。不到一周,已解押的车辆登记证书就被送还给了他。

    “当时何庭含说是‘贷款已经结清了’才解押的。厥后才知道,车虽然解押了,但贷款实际上并没有还完。”穆老师称,这实在都是他迷惘贷款人的本领。

    许昌市车管所(北所)相干担任人在担当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表现,当时办明白押时,何庭含提交的手续齐备,警方已调取了相干业务档案。车辆典质贷款从业职员及车管所相干事情职员报告记者,车辆解押时放贷方必要向车管所出具公司加盖公章的结清证明、盖印的业务执照副本等手续车管所才会办明白押。

    何庭含一边使用假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假公章,假造“还款协议书”“结清证明”等文书,稳住客户继承贷款。一面则经过购买彩票等方法,填补“以贷养贷”留下的亏空。

    警方查证,在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19日,何庭含花费328万元购买彩票,中奖204万元。

    何庭含供述,他一开始“拉人贷款”是为了多给公司完成业绩使命,厥后想着反正这个资金缺口也不好堵住,就多骗一些客户办贷款,用他们的钱去填补旧贷的资金缺口,不停购买彩票也是想着中一等奖了能把资金缺口减少。

    许昌市群众审查院出庭审查员在二审中发表意见认为,虽然何庭含辩称其购买彩票是期待可以或许中大奖填补资金缺口,但经过在案证据可知,其一天数千上万元购买彩票的举动,显然不是一般的博彩举动。其主观上想要掩盖上述资金的泉源,客观上经过购买彩票的性质转换了资金性质,应当以洗钱罪穷究其刑事责任。

    2025年4月24日,许昌市中院对该案做出二审裁定,保持原判:何庭含因贷款欺骗罪、洗钱罪、假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惩罚金22万元,责令退赔各被害单元损失3236万元。

    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编纂 甘浩

    校对 王心

    发布于:北京市
    3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