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7 09:56:47
  • 阅读(3381)
  • 评论(60)
  •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6日电(记者程迪、赵泽辉)一大早,满洲里鑫沣粮油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从俄罗斯进口的油菜籽正通过智能化设备完成脱皮、压榨等工序,金黄的菜籽油缓缓流入储油罐。

    作为中俄最大陆路口岸,内蒙古满洲里凭借地缘劣势与政策创新,正以粮油落地加工、二手车出口等多元业态探路中俄经贸互助新模式。

    “这批原料一通关,我们就快马加鞭投入生产,24小时连轴转。”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宏介绍,俄罗斯菜籽油酸值低、烟点高,国内下游企业特别青睐。这种“俄料中制”的模式,正让许多外地企业逐渐从单纯贸易转向深度加工。

    杨志宏算了一笔账:“通过边民通商贸易进口原料,成本每吨平均节省500元,去年至今已节省超800万元。”这一模式将传统贸易18%的税费紧缩至综合用度4%以下,企业以低价获取原料,边民则通过贸易差价增收,形成“边民+互助社+企业”的双赢链条。自去年11月以来,鑫沣粮油累计从俄罗斯进口原料1.6万吨,货值达7000万元。

    展开剩余 68 %

    2024年10月,边民正在满洲里中俄通商贸易区进行交易申报。新华社发(潘一 摄)

    近段时间以来,境外原料供应紧张,鑫沣粮油迅速调整计谋:升级榨油车间设备,开发燕麦米等新产品,并利用生产空档期布局新厂区。“我们瞄准‘小而精’,用多元化产品对冲风险。”杨志宏表示,去年企业加工能力近12万吨,七成产品供应中西部市场,利税超6400万元。

    截至4月20日,2025年满洲里的通商贸易额已突破1亿元。据满洲里中俄通商贸易区经管委员会副主任解瑞杰介绍,目前有凌驾3600名边民参与通商贸易,本年边民累计获得100多万元收益,为外地带来近200万元税收。

    从“过路站”到“产业链枢纽”,公司的转型轨迹映照着口岸落地加工模式的进展,一批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过路经济”,而是依托口岸劣势构建起“两头正在外、精深加工”的新型产业生态。

    正在满洲里二手车出口基地的展厅里,一辆辆擦拭锃亮的二手车整齐排列。“俄罗斯人来中国买二手车,比正在外地能省数万元群众币。”内蒙古满洲里互贸区三合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东阁说,公司凭借成熟的境外销售网络,目前已出口二手车超300辆,客户遍布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2024年7月,一批二手车通过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口。新华社发

    为了给客户带来优质体验,二手车正在出口前都会经过精心整备。“俄罗斯客户特别正在意细节。”刘东阁介绍,他们逐渐形成二手车翻新标准流程,从空调出风口清洁到备胎槽除锈都有明确工序。

    满洲里市二手车出口业务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进展迅速,截至2025年4月已有18家企业获得二手车出口资质,贸易额凌驾3亿元群众币。“去年全年我们出口了1540台车,而本年仅前4个月就已达到764台,本年出口量无望比去年翻番。”满洲里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白志平说。

    本年一季度,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完成653.1万吨,同比增长10.6%,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贸易值476.7亿元,同比增长6.1%。

    从“经济通道”到“通道经济”,从进口粮油落地加工到二手车商的精准办事,这座百年口岸用持续迭代的开放姿态诠释着:口岸经济不是简单的货品流转,而是产业链、办事链、创新链的深度交融。

    公布于:北京市
    3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