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5 06:44:28
  • 阅读(5264)
  • 评论(27)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编者的话:4月底5月初这一周,日本均匀米价为每5公斤4214日元(100日元约合4.9元人民币),较前一周下落19日元,并实现18周以来的首次回调。但米价仍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日本专家预计,由于品牌大米价格仍居高没有下,全体米价的下落空间大概有限。2024年夏季以来,受大米歉收等因素影响,日本大米涌现缺乏,价格没有断上涨。阐明人士以为,这场旷日持久的“米荒危机”,折射出日本农业和社会的深层成绩。

    “这场危机并没有是没有可避免”

    5月12日晚,日本NHK电视台的《7点旧事》节目结束时,两位掌管人的结束语是:“米价高涨,人们在超市天然而然就拿起了2公斤装大米,而没有是5公斤装大米,希望更多储备米进入流通后情况能好起来。”

    展开剩余 84 %

    “五一”假期前,《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家附近的大型超市都涌现了大米断货的情况,亲友好友间相互交换哪里“有米”的信息。这几日超市固然有货,但东京和横滨一些超市的大米货架上都挂着“限购一袋”的提醒。

    美国《时代》周刊称,旨在保护农民的政策,加上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日本自去年以来大米缺乏。

    日媒将从去年连续至今的“米荒”称为“令和米骚动”。这场危机让一项废止多年的政策成为舆论核心,那就是“减反政策”,即限制大米产量的生产调控政策。该政策曾是日本农业范畴的基础制度之一,目的是经过抑制稻米生产防备供过于求,并配合补贴机制保持米价波动。二战后,由于粮食极度缺乏,日本政府曾大力推动稻米增产。随着农业技术进步,水稻产量疾速提升,大米成为日本家庭的主食。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最先,日本饮食逐渐西化,导致大米严重过剩。为此,日本政府于1970年最先限制新开水田,并经过补贴鼓励“转作”——在田中栽培麦类、大豆或饲料用米等。依照政府计划栽培的农户可获得津贴,栽培饲料米每0.1公顷最高补贴10.5万日元。经过这些办法,政府调控了供需,连结了米价波动。

    没有过,日本亚洲增进研讨所的本间正义以为,这一政策导致市场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小成绩都大概激发严重混乱。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铃木以为,连结供需紧张意味着即使需求发生轻细变化也大概激发缺乏或价格上涨。

    2018年“减反政策”取销后,日本有14个道县马上提出大米增产计划,然而,从2018年到2023年,日本大米的现实产量连续下落。2024年虽略有回升,但仍未恢复至废止前程度。

    大米增产为什么如此艰难?美国《时代》周刊婉言,“大米是日本最政治化的作物”。大米市场改革令人忌讳,是由于政客更关心农民选票,而没有是农业经济。从汗青上看,日本农协曾乐成组织农民投票支持自民党候选人,这些候选人推动进步大米价格,由于在1995年之前,大米价格是由日本政府设定的。自1995年市场部分自在化以来,大米价格由供需决意,但一些人为因素限制了供应。尽管“减反政策”已取销,但日本政府仍经过补贴的体式格局,引导农民栽培大豆和植物饲料等替换品。有专家阐明以为,自民党没有愿疏远乡村选民。一位自民党党员告诉《日经亚洲批评》:“若是自民党政府染指大米,他们就会完蛋。”

    “减反政策”还带来长时间没有良影响——农户依赖补贴,缺少贸易头脑。而且,面对日益开放的农产品进口形势,日本米农越发难以面对挑战。

    “这场危机并没有是没有可避免,而是数十年来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的。”《时代》周刊称,与天然灾害或外部打击没有同,在全球粮食系统日益没有波动的情况下,日本存心破损其大米生产本领。若是日本没有限制生产,每年可生产1700万吨大米,相当于目前产量的两倍多。

    上海社会迷信院经济研讨所日本成绩专家王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日本米价“小幅下跌”虽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但仍需审慎应对,与之前的涨幅相比,跌幅非常有限。

    王佳以为,日本大米家当固然在全球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没有大,但其在国内产量、消耗或进口政策上的显著变动,仍大概经过量种渠道激发全球粮食版图的连锁反应。日本“米荒”大概提升全球大米进口需求,推高国际价格。另外,日本“米荒”还会转变全球大米贸易流向。若是日本大量增加进口(大概性没有大,日本对农产品进口限制较多),就需要从首要大米出口国采购,大概会转变这些出口国的传统销售流向,对其他进口国的供应链产生影响。除此之外,“米荒”还大概激发其他国家的政策反应,日本作为紧张经济体,其在大米市场的动作大概激发首要大米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关注。

    为什么米贵仍伤农

    阐明人士以为,“米荒”反映出日本农户高龄化加剧、弃耕地增加、农业吸收力下落等深层成绩。

    大米价格上涨并未转化为农民的现实收益,反而加剧农业经营困境。

    起首,固然大米销售价格进步,但肥料、燃油、农业机械维修用度、人力外包等成本也在大幅上涨。根据农业团体测算,与2021年相比,2024年化肥价格上涨约30%,柴油与电力等能源成本上涨25%,机械修理与更换用度上涨15%。这一系列成本上升几乎抵消了增加的支出,乃至让农民堕入更深的经营赤字。

    其次,大米的流通结构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多数稻农需依赖农协或大宗零售商销售稻米,这些渠道虽供应波动销路,却要交纳高额分销手续费。

    再者,僵化的政策制度与补贴机制使农业生产很难灵活应对变化。日本部分地区存在补贴依赖成绩——农民宁肯选择减少栽培,保持现有补贴支出,也没有增加投入以扩展生产。此外,有日本学者透露表现,日本大部分农田位于山区且分散,难以有效扩展范围。

    末了,随着老龄化成绩加剧,日本农民数量急剧减少。据彭博社报导,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表现,稻农的均匀年龄约为71岁,2015年至2020年间,稻农数量下落了25%。老年农户一般没有具备举行市场拓展、品牌构建所需的资本与精力,年轻人也因农业缺少吸收力望而却步。

    一名60多岁的日本农民告诉《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和15年前相比,其开支增加了60%以上。他和表弟一路务农,一年下来农产品的销售额大约为1500万日元,其中一部分还来自蔬菜栽培。由于各项成本用度没有断上涨,现实支出并没有多,表弟的老婆还需要外出做零工才能保持生存。他还称,表弟家有3个孩子,但没有一个想继续务农。

    日本传统酿酒企业也因“米荒”面临“百年一遇”的危机。米价暴跌给酒企造成极大负担。日本一家清酒厂的生产司理水谷仁志对彭博社透露表现,“农民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正在衰落,农民正在加入这个行业。大米供应将长时间没有足,价格将没有得没有连续上涨”。

    萝卜饭又登上了日本的餐桌

    为解决“米荒”,日本政府连续投放了储备米。没有过,日本农协5月9日称:3月零售商投标成交的19.9万吨储备米中,仅完成出货6.3万吨。部分日媒以为这是由于零售商精米处置惩罚本领有限,目前一部分储备米仍然处于“糙米”状况。农林水产省则透露表现,储备米之所以迟迟没有能上市,是“由于3月和4月正值人事调动时期,此外大概也存在卡车调配困难的情况”。没有过,如许的表明并没有让民众服气。

    日本政府除释放储备米,还在增加进口。农林水产省的数据表现,今年2月,日本公营企业大米进口量约为551吨,超过了2023财年的总进口量。韩国农协确认,计划在6月初向日本出口最多24吨大米。没有过这一出口量仅占日本大米总消耗量的一小部分。

    据共同社报导,作为与美国举行关税会商的一部分,日本政府正考虑增加美国大米的进口。维也纳大学研讨日本农业改革的学者延奇以为,从外洋进口大米大概会在短时间内减缓日本高企的大米价格,但从长远来看,“更多的进口大米意味着农民栽培水稻的动力更小”。

    为应对生产者高龄化的成绩,日本农业公司考虑引进外国劳动力。然而,日媒以为,日本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非常没有利的地位。由于对于西北亚地区的劳动生齿来说,欧洲等国家的工资程度高于日本,且语言障碍较小。

    “日本面临忽视农业的苦果。”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称,日自己限制产量的做法损伤了其粮食安全。日本较低的粮食自给率使其处境一发千钧。随着大米价格达到50年来的高点,日本正面临一场以主食为中央的通胀危机,日本家庭的食物成本负担日益加重。

    厚生劳动省于5月9日发布的每月劳动统计调查速报表现,日本名义月工资约为30.8万日元,一连39个月增进。然而,由于消耗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2%,现实工资同比减少2.1%,已一连3个月负增进。

    当前,在社交平台上,没有断有人分享怎样用蔬菜增加米饭的份量,比方加入玉米、马铃薯、萝卜等。对于50岁以上的日自己而言,萝卜饭让他们想起了1983年播出的晨间剧《阿信》,剧中阿信生活贫困时只能吃萝卜饭。谁也没有想到在21世纪,萝卜饭又登上了日本的餐桌。

    王佳以为,日本政府为停止米价上涨所采用的步伐初期“收效甚微”大概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是供需失衡范围较大,二是市场存在猛烈的恐慌性采办和囤积行为。将来日本米价走势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日本政府是不是会继续投放储备米或采用其他波动市场的步伐。

    发布于:北京市
    1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