欙鳇茽餐新闻网
新京报记者获悉,近日,北京丰台公安分局快速侦破一起电信欺骗案件,成功打掉一个以老年工资目标、利用其银行账户转移欺骗资金的犯罪团伙,抓获邓某、宋某、吴某、王某四名犯罪嫌疑人。
六七十岁的老人轻信有“扶贫金”可领取,没料到自己的账户成了电诈资金“中转站”。而有的老人看清其中套路后,反而当起了中介,继续拉身边老人“入局”。
案件背后,裸显露新型电诈手段中“工具人”操控的潜伏性,警方提醒公众,鉴戒以“扶贫金申领”等为幌子的欺骗圈套,相关政策补助从未设置“先缴费后领取”门槛,凡是以“扶贫金”、“百万保证”等名义要求转账或索要账户信息的行为均属欺骗。
老人身边的“好消息”
4月15日,丰台区赵女士遭受冒充电商平台客服的电信欺骗,损失10万余元。事后她向丰台分局长辛店派出所报案,警方调查发现,收款账户所有人张琨(化名)也居住在长辛店辖区。
这是极其巧合也异常罕见的情况,长辛店派出所副所长白文博说,他们很快找到张琨。面对民警的询问,七十多岁的张琨感到疑惑,他回忆说,此前他在一个微信群里熟悉了比自己小几岁的邓某,邓某告诉他,有一笔“扶贫金”正针对困难家庭的老年人发放,自己已经领取,可以帮助张琨领一笔。
展开剩余 76 %邓某带着张琨来到一家茶室,依照邓某和另外一位“业务员”的要求,张琨将手机、银行卡、身份证全交给“业务员”操作,等着他帮自己领到这笔“扶贫金”。离开茶室前他还顺手拍下一段茶室室内视频画面,打算和朋友们分享这个“好消息”。
白文博说,恰是这一段视频,成了厥后警方破案的关键证据,视频记录的茶室背景被民警迅速识别,锁定了犯罪窝点。
15日下午,张琨的微信上确实收到了几百元,他厥后告诉民警,自己以为这钱便是邓某说的“扶贫金”。
钱来得“不纯真”
4月16日下午,丰台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团结长辛店派出所、太平桥派出所民警在丰台某茶室将正在作案的邓某等四人抓获。
正在茶室作案的嫌疑人邓某。图源:丰台公安
茶室是一个套间,邓某独自一人坐在外包间把风,在里包间,宋某以聊家常的形式给一对老夫妻介绍“扶贫金”的好处,而旁边的两名年青人正操作着手机,桌上摆放着老夫妻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
“二人扮演‘业务员’身份,在宋某拉来老夫妻俩后,由他们以‘帮助操作取钱’为由,掌控老人的身份证件、手机等关键物品。”白文博进一步解释,“老人们的银行卡成了犯罪分子赃款的中转站,领受一笔赃款后立即转出,达到‘洗钱’的目的。”
老人们的账户被利用之后确实会收到一笔几百元不等的“奖励”,雷同张琨如许不明真相的老人会以为是“扶贫金”申领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老人实际上明知这钱来得“不纯真”。
与邓某一同被抓的宋某此前如张琨一样相信这笔钱真实存在,在“业务员”几番操作失败后,邓某告诉他,“你还可以介绍他人来领,每拉来一个人领成功,可以给你发200到500元的红包。”
宋某厥后被引导下载了一个App,进入了一个以“王老师”为焦点的群,每日在王老师的鼓动和红包奖励下去拉人。
在被警方抓获后,七十多岁的宋某交代,当时已知道这是在给他人不法所得洗钱,但他还是介绍多人来领取“扶贫金”,其中至少有3人领取“成功”,而他自己更换了银行卡后也操持“成功”了。
“我跑分呢,我在洗钱”
而至于这位引导他们的“王老师”为何人,宋某和邓某都不曾见过,和“业务员”也没有单独接洽过。
白文博说,所谓的“王老师”是这个欺骗团伙中焦点成员,往往身在境外。一旦邓某、宋某长时间不回复信息,欺骗团伙就会敏锐察觉,然后将他们踢出群聊。
老年人,是这个团伙寻找的主要“工具人”。
据邓某和宋某供述,他们主要就是从身边的朋友们先动手,种种场所熟悉的同龄人都成为他们劝说来“领钱”的目标。由于老年人对操作手机不熟练,在相信他们所说的“扶贫金”真实存在后,便很简单轻信他们的“代办”业务,将手机、银行卡、身份证交出。
同时被抓获的吴某、王某,即老人们口中的“业务员”,他们都是在某社交网站、视频网站被“高薪”工作吸引。根据招工帖,他们增加对方接洽方式,根据对方指引下载社交软件,在群里学习蒙骗老年人话术。
然后便可“领任务”上岗,摇身一变成“业务员”。
拿就任务后,他们来到指定地点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根据成功操作转账金额的多少领取“工资”。至于群里分配任务的“向导”是谁,他们在哪里,“工资”是谁转过来的他们一概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二人对这份能挣快钱的工作性质很清楚。
“我跑分呢”“我在洗钱”,办案民警刘天兴回忆,在被警方控制后,这两位年青人把参与欺骗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
现在,邓某等人因涉嫌掩饰、遮盖犯罪所得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纂 杨海 校对李立军
发布于: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