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8 10:01:06
  • 阅读(5674)
  • 评论(4)
  • 本文转自【央广网(wang)】;

    央广网(wang)巴彦淖尔5月7日(ri)消息(记者魏全民)步入(ru)内(nei)蒙古(gu)巴彦淖尔市(shi)乌(wu)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汉其嘎查林果产业(ye)园,大片果树迎(ying)来最美花期,微风拂(fu)过(guo),花香(xiang)沁人(ren)心脾,果园里村民高忠标正专注地修剪着(zhe)果树。“我今(jin)年60多岁了,正在(zai)这里打工五六年了,一个月能挣五六千(qian)块钱,挺好的。”

    村民高忠标正在(zai)修剪果树(央广网(wang)记者 魏全民 摄)

    曾(jing),这里都是沙荒地。2020年,白彦花镇开启了一场“绿色(se)变革”,建起(qi)了占地800亩的林果产业(ye)园,种植契丹香(xiang)果、契丹红(hong)等(deng)优质(zhi)抗寒苹果。2024年首批果品以极高的品质(zhi)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deng)地,并(bing)与鲜榨(zha)企业(ye)达成定单回收合作,销售渠道波动畅通。

    睁开盈余 69 %

    曾(jing)的沙荒地与现(xian)正在(zai)的苹果林比拟图(央广网(wang)发 章琴琴 摄)

    “这块地是乌(wu)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山(shan)水林田(tian)湖草沙’其中涉(she)林的项目,规划设计之(zhi)初引入(ru)了既有经(jing)济效益又有生态(tai)效益的果树。管理过(guo)程中,我们让外地农户参与进来,进行修剪、施肥,带(dai)动农户经(jing)济支出(ru)。”乌(wu)拉特前旗林业(ye)和草原局产业(ye)办主任邬海涛(tao)说。

    林果产业(ye)的落地生根,让沙荒地渐渐变成了一片生气勃勃的绿洲(zhou),发挥生态(tai)效益的同时,也(ye)成了村民的“绿色(se)银行”。

    林果产业(ye)园航拍(央广网(wang)发 王泽浩 摄)

    “我们村集(ji)体有3300多亩沙荒地,2020年先流转了800亩,种植苹果树。去年见到收益后,今(jin)年我们又流转了2560亩,以后收益更多。”白彦花镇塔汉其嘎查副(fu)书记宝音说。

    “去年是800亩苹果收益初次分红(hong),我们村共有158人(ren),共分到了331800元,6年后我们大约能分到1327200元,这给我们带(dai)来了很大的收益。”白彦花镇塔汉其嘎查村民朝格(ge)吉拉说。

    契丹香(xiang)果迎(ying)来花期(央广网(wang)发 刘弘 摄)

    正在(zai)发展林果产业(ye)的底子上,园区主动探索(suo)“林下经(jing)济”发展模式,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仲春兰和芍药,与苹果构成“是非连系”的种植模式,构(gou)建起(qi)“树上硕果盈枝、林下药材(cai)生金”的生态(tai)经(jing)济格(ge)局,没有(bu)断延长林果产业(ye)的附加值。

    苹果树下仲春兰盛开(央广网(wang)发 谢佳卉(hui) 摄)

    “预(yu)计正在(zai)2026年乌(wu)拉特前旗将(jiang)建厂,发展果品深加工产业(ye),真正完成(xian)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ye)链发展。”白彦花镇塔汉其嘎查副(fu)书记宝音说。

    往常(jin)的塔汉其嘎查,完成(xian)了生态(tai)效益、经(jing)济效益的共赢(ying),以绿色(se)为底色(se),走出了一条“土地增绿度、村民增支出(ru)”的高质(zhi)量绿色(se)发展之(zhi)路(lu)。

    发布(bu)于:北京市(shi)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