欙鳇茽餐新闻网
前一段时间,承张人凤先生见示其祖父张元济先生《抄本全芳(fang)备祖跋》手迹照片,跋文言:“吾友(you)美国施永高博(bo)士为(wei)农学专家(jia),喜搜求(qiu)吾国植物学书。知涵芬(fen)楼藏有宋人所著《全芳(fang)备祖》,属(shu)为(wei)迻录。余(yu)适购得旧(jiu)抄《前集》一部,且经校勘,颇审慎(shen),惜(xi)不(bu)知其姓名。因取涵芬(fen)楼所藏《后集》抄补足成之(zhi),并为(wei)详校,冀免讹夺(duo)。篇(pian)顶用墨笔注于行侧者,为(wei)写官误抄随时改正之(zhi)字。校者据涵芬(fen)楼本见有讹字,则以朱笔书之(zhi)于旁(pang)。仍有所疑,复取诸家(jia)专集及《古今图书集成》互证之(zhi),有可勘正者,则书于眉(mei)端或(huo)空格之(zhi)内。其或(huo)与原书所据者不(bu)同,未(wei)能判断者,则加一‘疑’字以别之(zhi)。虽(sui)不(bu)敢谓一无讹误,要可称为(wei)较善之(zhi)本矣。写录者,上海胡绍益、方孤愤(fen),校勘者奉(feng)贤庄羲、昆山胡文楷。时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er)月,海盐张元济跋。”下钤“张印”“元济”白白文连珠(zhu)印。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后集》
跋文中提到的(de)施永高(Walter T. Swingle,1871-1952),中文名又(you)作(zuo)施永格,是美国农林(lin)学家(jia)。1918年作(zuo)为(wei)美国国会图书馆代表到中国各省采访地方志,返国之(zhi)后,仍然继续此项工(gong)作(zuo)。承国度(jia)图书馆雷强博(bo)士检示,吴文津在《美国东亚(ya)图书馆进展史及其他》记述道:“施永格非(fei)常钦慕中国文化(hua),对中国的(de)典籍(ji)有很大的(de)兴趣(qu)。在1917到1927年这十年间,他曾去中国三次,为(wei)国会图书馆收会合文典籍(ji)文献(xian),其数量达到68000册(ce)之(zhi)多,其中多善本书、地方志、丛(cong)书以及许多国会图书馆在经史子集方面缺乏的(de)古籍(ji)。”
至于张元济帮助施永高购买《全芳(fang)备祖》的(de)起源,则可见于彭晓亮所编旧书《访书:上海市档案馆藏张元济海内外来往函札》(上海远东出书社,2025年)之(zhi)中,其中存有1923年8月18日施永高致张元济函,云:“罗佛博(bo)士Dr. B. Laufer为(wei)吾国研讨华文之(zhi)最(zui)佳者,现方游历(li)中国,想已与君(jun)晤面。余(yu)之(zhi)希望中实引罗博(bo)士为(wei)中国及中国人之(zhi)良友(you),盖使吾国人能知过去中国文学之(zhi)美,罗氏实其人也。彼将向君(jun)提议为(wei)国会图书馆采办各种(zhong)华文书籍(ji),就中以福建省之(zhi)志书尤其(wei)需要,盖罗氏适将旅行其地之(zhi)故。至其他书籍(ji)尚未(wei)搜集者,自亦当购买也。倘使足下许罗氏就贵各分馆尤以闽省为(wei)最(zui),采购价值墨洋一千元以内之(zhi)书籍(ji),无任(ren)感激,且自信此举必可设法得国会图书馆员(yuan)之(zhi)赞助也……余(yu)曾恳托罗佛博(bo)士代为(wei)搜索《全芳(fang)备祖》Chuanfangpei tsu,此书可谓植物学中之(zhi)百科全书,于一千二(er)百五(wu)十三年刊行,详见哈(ha)葛德所译俾利奥著《橘录》Chu l 书中第六页,尚请(qing)见知如(ru)何可以搜得此书,未(wei)知是否包含在手录《四库全书》SzuKuChuanShu之(zhi)中(余(yu)现避暑海滨,无目录可查)。果尔如(ru)罗君(jun)未(wei)获抄录,尚望足下代为(wei)设法抄示一份为(wei)感。”信中的(de)罗佛博(bo)士,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de)大名鼎鼎的(de)劳佛尔,罗佛是他的(de)自用中文名,他其时也在中国游历(li),并曾选购不(bu)少中国典籍(ji)。
上海市档案馆藏施永高致张元济函
但据张元济的(de)跋文,这部《全芳(fang)备祖》显然并不是(fei)劳佛尔所购,而(er)应该是张元济接到施永高的(de)信之(zhi)后,直接帮他购买的(de),即行使旧(jiu)购的(de)《前集》旧(jiu)抄本,补以新抄的(de)以涵芬(fen)楼藏抄本为(wei)底本的(de)《后集》。顺便说一句,劳佛尔所购中国文献(xian),据龚咏梅在《劳费和他的(de)汉学研讨对美国中国粹的(de)贡献(xian)》一文中介绍:“在图书资(zi)料方面,劳费在1908-1910年之(zhi)间收集的(de)图书,后来又(you)被(bei)转手到中国粹研讨的(de)一些重要构造:芝加哥纽百瑞图书馆所藏劳费东方文藏于1943年移交给了芝加哥大学,收藏于该大学约瑟夫·瑞根斯(si)坦图书馆(Joseph Regenstein Library),满、蒙和藏文木刻版图书和手稿都会合放在一间特(te)其余(de)阅览(lan)室里。劳费为(wei)约翰·克(ke)瑞尔图书馆收集的(de)东方藏书于1928年全部移交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而(er)劳费收集的(de)其他一些藏文图书和手稿仍藏在菲尔德自然历(li)史图书馆里。这些文物和书籍(ji),是美国中国粹进展的(de)奠基(ji)石。”也就是说,劳费尔虽(sui)然未(wei)曾替国会图书馆买到《全芳(fang)备祖》,但他也终(zhong)究以其他方式对国会图书馆的(de)中文典籍(ji)建设有所帮助。至于施永高所言的(de)刊于1253年刊行的(de)《全芳(fang)备祖》,其根据是《前集》卷(juan)前所存宝祐元年癸丑中秋安阳老圃韩境序(xu)。但事实上目前所存此书最(zui)早的(de)本子,是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一个残本,名为(wei)《晒台陳先生類(lei)編花果卉(hui)木全芳(fang)備祖》,《前集》闕卷(juan)1至13十三卷(juan)、《后集》闕卷(juan)14至17四卷(juan)。但这个本子到底是宋刻还(hai)是元刻,不停存在争议,如(ru)董康、傅增(zeng)湘以为(wei)是元刻,而(er)张元济、郑振铎则以为(wei)是宋刻。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残本
张元济先生代购的(de)这部《全芳(fang)备祖》,见于王重民《中国善本书录》著录,说得很简单,首要是引录张元济先生这段跋文,另外指出“《前集》有项子京家(jia)珍藏伪印”。今承旅居美国的(de)刘芃兄代为(wei)搜得国会图书馆藏《全芳(fang)备祖》书影(ying)数帧,知《前集》除(chu)了此伪印之(zhi)外,还(hai)有“宝研堂(tang)”“竹趣(qu)”“青松白云处(chu)”等印记,但这几方印记的(de)具(ju)体主人是谁,却不(bu)能考知。至于所抄《后集》的(de)底本,涵芬(fen)楼旧(jiu)藏的(de)这部《全芳(fang)备祖》,不(bu)见于《涵芬(fen)楼烬余(yu)书录》著录,可知已毁于劫火。
王重民著录
不(bu)过根据《涵芬(fen)楼原存善本草目》“子部”著录:“《全芳(fang)备祖》前后集。旧(jiu)抄本,翰林(lin)院、教忠(zhong)堂(tang)藏印。”可知涵芬(fen)楼旧(jiu)藏的(de)这部《全芳(fang)备祖》实际上也是抄本,曾翰林(lin)院旧(jiu)藏。众所周知,翰林(lin)院藏书的(de)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来自于修(xiu)纂《四库全书》时从各地征集来的(de)底本。据《四库总目提要》“子部四十五(wu)类书类一”著录,《四库》底本为(wei)“编修(xiu)励(li)守谦家(jia)藏本” 。另外,此书在目前的(de)四库进呈书目中凡三见(此承复旦大学博(bo)士生罗毅峰见告,特(te)此申谢),分别是:江苏省第一次,二(er)是浙江省第四次鲍士恭,三是在京官员(yuan)“编修(xiu)励(li)”。也就是说,涵芬(fen)楼旧(jiu)藏的(de)这个《后集》三十一卷(juan),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这三种(zhong)之(zhi)一。而(er)所谓“教忠(zhong)堂(tang)”,最(zui)有名的(de)就是乾隆的(de)代笔人沈德潜的(de)堂(tang)号,但此书显然是与沈无关。结合书上的(de)翰林(lin)院印章,很有可能是《草目》编者一时手误,将教经堂(tang)误书为(wei)教忠(zhong)堂(tang)了。为(wei)什(shi)么这么说呢,因为(wei)教经堂(tang)的(de)主人泰州钱桂森,曾大量从其其时任(ren)职的(de)翰林(lin)院牟取藏书。当然,钱氏此举从某种(zhong)程度(du)上来说,也是对翰林(lin)院藏书的(de)保护。毕竟,在庚子年间,翰林(lin)院几乎变为(wei)一片瓦砾,其中藏书大概除(chu)了三百余(yu)册(ce)《永乐大典》之(zhi)外,都毁于兵(bing)燹之(zhi)中了。这部逃过了翰林(lin)院大劫的(de)《全芳(fang)备祖》虽(sui)然还(hai)是在“一·二(er)八”毁于日军(jun)炮火,但侥幸的(de)是,因张元济先生当年的(de)善举,我们仍然可以从大洋彼岸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de)《后集》三十一卷(juan)中看到它的(de)模样(yang)。
张元济跋
另外值得一说的(de)是,从张元济先生的(de)跋文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张先生当年校书的(de)程序(xu),以及松散程度(du)。虽(sui)然买主施永高其实并未(wei)对抄本的(de)质量提出任(ren)何要求(qiu),但张元济先生本着实事求(qiu)是准绳,不(bu)惮干扰,精益求(qiu)精,不(bu)仅予以复核,将写官误书一一改正;又(you)经详校,将异文一一注明;且“复取诸家(jia)专集及《古今图书集成》互证”,将疑似之(zhi)处(chu)多方考据;又(you)能多闻阙疑,“未(wei)能判断者,则加一‘疑’字以别之(zhi)”。时下恰是传统国粹方兴未(wei)艾之(zhi)时,各类新整理的(de)古籍(ji)文献(xian)层出不(bu)穷,令(ling)人目不(bu)暇接。回思百年前张元济先生一丝不(bu)苟、唯(wei)善是从的(de)古籍(ji)整理、校勘的(de)态度(du),不(bu)禁(jin)令(ling)人感慨良多。
发布于: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