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3 11:45:13
  • 阅读(8306)
  • 评论(3)
  • 【人物简介】

    宫成,男,1971年生,中共党(dang)员,全国休息模范,北京功成名就(jiu)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

    宫成在平谷区刘(liu)家店镇,用三十年时光谱写了一曲(qu)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这位从(cong)大山里走出来、背着桃筐闯市场的“新农民”,通过(guo)构建古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全镇大桃产业年产值突破2.8亿元(yuan),让“平谷大桃”地舆标志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区域。

    宫成和客户讲授大桃临盆过(guo)程。受访者供图(tu)

    宫成出身在河北承德(de)的乡村,16岁(sui)那年,他揣(chuai)着借来的50元(yuan)钱,蹬着一辆(liang)二(er)手板(ban)车到北京卖农副产品。经过(guo)多年打拼,最终(zhong)在平谷区刘(liu)家店镇扎下根来,带领村民用平谷大桃致富(fu)。

    展开(kai)剩余 81 %

    三十年来,他一步步打开(kai)平谷大桃的市场,将大桃卖至南方、全国乃至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30多个国家和区域,解决滞销问题;成立合作社,创新经管模式,使社员年均增收达(da)3280元(yuan);拥抱电商时代,帮助32户脱贫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yuan)。

    跑遍7个省份(fen)、磨破8双鞋(xie),打开(kai)了南方市场

    在刘(liu)家店镇村民眼里,宫成是个“一根筋”,满(man)脑子(zi)想的都是桃,天天琢(zhuo)磨着怎么帮同乡们多挣点钱。

    2003年,平谷区鲜桃总产量10.3万吨,滞销率却达(da)到35%,远超其时全国水果平均滞销率18%。全区3.2万桃农民均年收入仅3980元(yuan),低于北京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27个百(bai)分(fen)点。

    “看到果农们在桃园(yuan)里捧着烂(lan)失落的桃子(zi)抹眼泪,我立即做了个决定(ding):一定(ding)要走出去闯市场。”宫成为此三下江南、两入云贵(gui),并多次深(shen)入福建、广东(dong)等地,独自背着桃筐找信息、找思路、找销路。

    在杭州水果市场,他连(lian)续3天蹲(dun)守,终(zhong)于见到推销经理,却被告知“北方桃太硬,南方人不爱吃”;转战福建时,台风过(guo)境,他护着一筐样品桃,浑身湿透地站在超市门口;最艰难的是在广州,因为方言不通,他只能画示(shi)企图(tu)跟他们交(jiao)流……两年间,宫成跑遍7个省份(fen),磨破8双鞋(xie)。

    终(zhong)于,他打开(kai)了南方市场,并逐步将大桃卖到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30多个国家和区域,解决了大桃滞销问题。他还创新建立了“产地直(zhi)采+冷链(lian)物流”体系,冷链(lian)技(ji)术的应用使运(yun)输时效提拔至48小时,果品损耗率从(cong)28%降至9%,较传统运(yun)输模式降低19个百(bai)分(fen)点,这一成果甚至优于同期(qi)美国加州车厘子(zi)14%的运(yun)输损耗率。

    宫成给果农讲授桃花开(kai)后,怎样给桃授粉。受访者供图(tu)

    合作社成立,连(lian)续12年获“中国桃王(wang)”称呼

    2005年,宫成在区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北京功成名就(jiu)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

    “其实,刚成立合作社时,许多同乡不理解。合作多安闲,为啥要绑一起(qi)?”因而,他带着社员们算(suan)了一笔账:散户卖桃的价格不到2元(yuan)/斤,而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精品桃能卖到8元(yuan)/斤。这不仅是数字的变(bian)化,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

    合作社创新实行“五统一”经管模式,统一栽培标准、农资供应、技(ji)术培训、品牌包装、市场贩卖,该模式使社员年均增收达(da)3280元(yuan),较入社前增幅达(da)82.5%,带动周边(bian)6个州里2037户果农实现标准化临盆,核心产区优质果率从(cong)58%提拔至86%。

    社员李大姐(jie)去年靠着栽培大桃供女儿读大学(xue),她高兴地拉着宫成的手说:“宫社长,咱这桃真成金疙(ge)瘩(da)啦(la)!”

    别的(wai),宫成团队(dui)引入中国农科院10项专利技(ji)术构成组合拳(quan):长枝修剪技(ji)术使树(shu)冠透光率提拔至65%,亩均光照(zhao)量添加40%,单果重稳定(ding)在250-400克区间;生物防治技(ji)术建立“赤眼蜂(feng)-诱虫灯-性诱剂”三维防控(kong)体系,农药利用量降低35%。这些技(ji)术创新带来品质飞跃(yue),合作社连(lian)续12年斩获“中国桃王(wang)”称呼。

    经过(guo)多年的磨炼,宫成成了远近出名的大桃经营贩卖专家,先(xian)后得到了全国乡村青年致富(fu)带头人、平谷区十佳青年、北京市休息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呼,合作社会(hui)员也进(jin)一步增至200余户。

    拥抱电商,贩卖额突破5000余万元(yuan)

    在牢固拓(tuo)展脱贫攻坚(jian)成果实践中,宫成创新“合作社+农户”帮扶模式,累计(ji)投入帮扶资金380万元(yuan),建立产业帮扶档案216户。

    但是,随着平谷大桃的著名度(du)越来越高,大量品质欠安的“外(wai)地桃”打着平谷大桃的招牌招摇(yao)撞(zhuang)骗,严重影响了平谷大桃的声誉和桃农的利益。宫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因而,他积极推进(jin)大桃原产地和合作社商标注册,当平谷大桃被批准为“国家地舆标志保护产品”后,宫成立即以合作社的名义递交(jiao)了利用平谷大桃专用地舆标志的申请,顺利成为平谷区第一批获准利用专用地舆标志的合作社。同时,“果味飘香”专用商标以及“瑶池飞天”专属礼盒也接踵申请注册并投入利用,为平谷大桃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带动桃农致富(fu)的步伐进(jin)一步加快。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发达发展,宫成灵敏地捕获到了这一机遇。他发现通过(guo)互联网,不仅能实现客户和桃农的线上零距(ju)离(li)接触,让客户随时看到大桃的生长过(guo)程,还能最大限度(du)地免却中间环节,拓(tuo)宽市场,让社员比以往多赚30%。

    算(suan)好了账,他立即行动,带领社员开(kai)始了微信朋友圈营销。靠着多年积攒(zan)下来的老客户,拉群(qun)、转发、推广、引流,很快合作社就(jiu)建立了自己(ji)的互联网营销圈,构建了“点对点产地直(zhi)销”新模式,拉开(kai)了“互联网+大桃”的新农业序幕。

    近年来,合作社社员利用互联网营销的参与(yu)率达(da)100%,电商贩卖额突破5000余万元(yuan),市场假(jia)冒产品赞扬率下降72%,消费者复购率提拔至68%。65岁(sui)的社员王(wang)大爷戴着老花镜核对网上的订(ding)单,笑着说:“我这老把式,也赶上新潮(chao)流啦(la)。”如今(jin),全镇大桃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8亿元(yuan)。

    通过(guo)电商平台,宫成帮助32户脱贫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yuan)。为了防止脱贫户返贫,他构建起(qi)“技(ji)术培训+兜底收购”防返贫机制。他构造技(ji)术培训,约请专家为果农教授栽培技(ji)巧和经管经验(yan);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贩卖困难的果品,合作社兜底收购,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

    “风雨(yu)兼程三十载,在带领桃农脱贫致富(fu)的道路上,我始终(zhong)不忘(wang)初心,实现了一个板(ban)车少年儿时的梦(meng)。”宫成说,他将进(jin)一步坚(jian)定(ding)决心,以“一辈子(zi)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把他这辆(liang)带领农民致富(fu)的“板(ban)车”永远蹬下去。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chen)荻雁

    发布于:北京市
    1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