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5 14:22:19
  • 阅读(6826)
  • 评论(56)
  • 记者 胡艳明

    编者按:经济窥察报策划【金融一线调研】栏目,通过记者在金融一线调研,挖掘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索求的服务新理论和新模式,同时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深入了解金融产物和服务的窗口,搭建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桥梁。

    2025年3月25日,胜科纳米(688757.SH)在上海证券生意业务所敲钟,登陆科创板,成为江苏省第700家境内上市公司。

    4月15日,经济窥察报记者在苏州市的胜科纳米总部见到了胜科纳米董事长、总经理李晓旻,他向记者展示了上交所赠予的“开市祥锣”怀念品。

    但是,这份光荣面前,是民营科技企业十年来艰苦的破冰之旅——在初创期,胜科纳米因研发周期长、风险难测被多家银行“拒之门外”,直至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率先“敢下注”提供了首笔银行贷款,才助其渡过资金周转危机。

    展开剩余 87 %

    事实上,这样的科技民企融资难并不是孤例。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无限公司(以下简称“仕净科技”)在创业初期,也曾因行业政策波动遭受贷款“难题”,几乎陷入生逝世边缘。

    这些案例折射出金融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亟待破解的矛盾:当民营科技企业的偿债能力目标与长周期研发需求碰撞时,金融服务能否掘客企业的有效金融需求,并提供精准助力?这对破解当下的企业融资难与银行放贷难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4月中旬,经济窥察报记者在江苏省苏州市、常州市等地调研了多家民营企业。在半导体、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正重塑家当格局。在这面前,一场从“看不懂”到“主动挖掘需求”的金融变更悄然发生——银行不再被动等待企业上门,而是深入家当一线主动识别科创金融需求,在风险与机遇之间探求均衡,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成长注入关键动能。这不但关乎民营科技企业的存亡,更展现着金融服务虚体经济的深层逻辑转变。

    “芯片病院”的第一笔银行贷款

    进入胜科纳米总部大楼,右侧展厅的时候线形貌着这家“芯片病院”的创业史。李晓旻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卒业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修;2004岁尾,他在新加坡创立一家商业化高端分析实验室,这便是胜科纳米的雏形;再到2014年回国创业。

    一起走来,这些简历上的关键词,不足以概括这位民营科技企业家履历的全貌。这两头,除了技能的前进迭代,也履历了扩大谋划缺钱、创始团队四处找钱这类新兴科技公司没法幸免的融资故事。

    2014年,胜科纳米正式入驻苏州纳米城,随后10年中,胜科纳米迎来快速发展。“10年里,园区周边齐备的家当生态是支撑我们发展的关键之一。”李晓旻引见,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长三角区位优势第一时候获得高端分析仪器,同时下游客户资本也异常丰盛。

    高速发展也意味着现金流的大额进出,创业初期胜科纳米经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环境。“其时我们找过很多家银行,然则银行看我们的财务报表,大概觉得偿债能力不敷,拒绝了贷款申请。其时正好农行在大力支撑科创企业,我们两边进行了开端相同。终究在农行的科创政策支撑下,我们获得了300万元的活动资金贷款。”胜科纳米财务负责人回想道。

    李晓旻增补说:“300万元多是其时授信的最高额度,而当时公司甚至都还没有开始红利。”2018年,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与胜科纳米首次建立了信贷合作。后续,跟着胜科纳米的营业发展,农行给予的授信在两年内增加至3000万元。

    凭借着本身的专业技能和对市场的研判,胜科纳米逐步成长为海内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和辅助研发中心之一,被称为半导体家当链中的“芯片全科病院”。

    2021年,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授信1亿元支撑公司建设“面向高端芯片全家当链的可靠性分析技能服务平台”,进一步帮助公司提高在半导体领域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确率。

    有了后期的合作基础,后续两边营业开展得越发深入。2022年,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牵头组建7亿元外部银团支撑公司总部及研发临盆基地项目,并承贷4.5亿元,帮助公司持续提升半导体监测分析能力。2023年—2024年,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继续为胜科纳米提供中长期活动资金贷款支撑,并在结算服务、场景建设等多维度进行合作。

    近年来,胜科纳米的营收、利润大幅增长,2024年营收达4.15亿元,较2021年增幅超147%,净利润由2021年的2750万元增至2024年的8118万元,增幅超过195%。

    从“看不懂”到综合金融服务

    位于苏州的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无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诺赛科”),总部大楼的科技感十足。

    2024年12月,英诺赛科(02577.HK)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氮化镓第一股”。英诺赛科是全球最大的氮化镓芯片制作企业。该公司在全球局限内首次实现了先辈的8英寸氮化镓量产工艺,是全球产能最高的氮化镓厂商。

    英诺赛科财务副总裁刘静源表示,芯片制作企业后期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投入。“其时还没有充足的设备,银行乐意给我们贷款,不得不说异常有魄力。”

    农行江苏苏州树模辨别行副行长陆铭报告记者:“一开始确实有点看不懂,后续分行组建了团队,专门了解他们的营业后,发现这是很好的项目。第一期(产能扩建项目)给他们授信了2亿元;后续英诺赛科二期项目,农行牵头组建银团,授信6.5亿元。”

    对付芯片半导体家当而言,企业初期发展大都需要持续的立异投入。其时,为满足市场激增的需求,英诺赛科计划扩建8英寸硅基氮化镓芯片临盆线。2021年至今,农行江苏苏州树模辨别行离别对英诺赛科授信2亿元、6.5亿元,用于支撑两期产能扩大项目,目前两期项目总计用信余额2.35亿元。

    农行后期发放的贷款也为后续两边的其他营业合作奠定了基础。2024岁终,英诺赛科在港股上市后,农行对接企业募集资金回流需求,为企业办理江苏省农行首笔境内企业境外上市首发登记,助力企业将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跨境汇回并用于后续谋划。

    在民营科技型企业的需求变更时,银行也在转变服务方式。在与英诺赛科合作的过程中,农行采用“融资+融智”“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等综合谋划模式。2025年,农行继续为英诺赛科发放中期活动资金贷款6000万元,支撑企业做大板块营业。

    像英诺赛科这样的企业,跟着发展壮大,其对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贷款营业之外,农行也在拓展供应链金融、国际结算等综合金融营业。

    农行与天合光能的合作亦是云云。

    成立于1997年的天合光能,是常州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营业包括光伏产物、光伏系统、伶俐能源三大板块。2001年,天合光能还是一个小规模的地方企业,彼时两边开始合作。跟着天合光能的不断发展壮大,农行对其授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企业合作深度最广的银行之一。

    “尤其在2020年国家‘双碳’计谋发布以后,两边合作进一步提升。农行在技能立异和全球贸易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撑。”天合光能财务总监吴森引见,基于天合光能在上游企业中的“核心”特性,公司与农行开展供应链合作,团结搭建天合融通平台。

    农行根据天合光能的生意业务特性、生意业务合同、物流信息、发票数据等,为其供应链上游企业提供贷款支撑。这样不占用企业在天合光能的授信额度,天合光能的企业现金流也越发顺畅。截至2025年3月末,农行累计为天合光能投放供应链贷款95.59亿元、服务高低游客户1389户。

    另外,农行和天合光能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结售汇、衍生生意业务等国际金融领域连结长期合作。2025年3月,农行助力天合光能实现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营业的冲破,并于当日开立主账户,实现首笔境外放款3.6亿元,助推企业高质量“出海”。

    克服“识别难、准入难”

    像胜科纳米、英诺赛科这类企业,属于“硬科技”,涉及复杂的半导体技能、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知识,这对银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工作职员需要深入了解芯片行业的技能发展趋向、工艺流程、市场合作格局等,能力精确评价企业的技能气力和发展潜力。像天合光能、仕净科技这类的新能源光伏企业也是云云。

    2005年在苏州成立的仕净科技,如今已经是光伏环保领域的隐形冠军。2008年,农行与仕净科技首次建立合作,提供了500万元信贷资金支撑。截至目前,农行给予仕净科技一般授信超10亿元,贷款利率也一起追随国家贷款政策持续下行。农行已成为仕净科技的主力合作银行,累计授信额度在合作银行中份额排名第一。

    仕净科技从2008年开始从农行贷款,其项目负责人朱叶报告记者:“很多时候银行客户经理更换后,和企业的合作干系大概会发生变更。但十几年来,农行历任行长和客户经理的工作‘接力’都很顺畅,从没出现更换负责人后信贷营业对接不了的环境。这在我们看来,是异常难得的优势。”

    对付科技型企业“识别难、准入难”等共性问题,银行也在做出转变。近年来,农行持续加大民营科技型企业专属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营业发展需要,配备客户服务人才、产物研发人才、信贷管理人才。同时,农行逐步建立行内科技金融专家库、行外科技专家库,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有效施展专家征询对营业决策的支撑作用。此外,农行持续开展科技金融专题培训,扩大培训笼盖面,打造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陪伴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从数据来看,农行的科技金融实现了“量”的增长。农行单列信贷规模,优化行业支撑政策,建立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加大对科技立异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撑。截至2025年3月末,农行计谋性新兴家当贷款余额达3.20万亿元,增速24.1%;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9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500亿元。

    从300万元试水到牵头亿元级银团贷款,再到综合金融服务生态,银行的科技金融图谱正在铺展开来。

    发布于:北京市
    3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