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4 23:58:15
  • 阅读(6421)
  • 评论(39)
  • 5月13日下午,“智汇南湖 同心共育”校外研学基地共建启动会在罗湖区南湖街道进行,当日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渔民村村史馆等该街道首批20家校外研学基地正式揭牌。据了解,该场启动会作为南湖街道下层治理与教育立异的深度融合,经过政校企社多方共话教育立异与社会义务深度融合的实践途径,以数字平台赋能下层治理,把辖区资本从“信息孤岛”转变为“共生网络”,正式开启南湖“社会即讲堂”的新形式。

    破题下层治理 打造“立体化育人”新生态‌

    活动聚焦大众“急难愁盼”,以南湖街道开创的“资本联建、平台联通、服务联动”形式为核心,推出涵盖“红色传承、康健科普、文化艺术、职业体验、平安教育”五大主题的研学体系。针对辖区7所中小学“研学难”的现实困境,该街道立异搭建“线上预定+定制服务”伶俐化平台,整合辖区企业、文化场馆、汗青乡村等资本,构建“认知-体验-实践”立体化育人链条。“将下层治理触角延伸至教育领域,是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从需求调研到首批20家基地落地仅用时38天,我们跑出了下层治理的‘南湖速度’。未来,我们将以‘百场活动、千项服务’为抓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社区找到专属的‘发展导师’。”南湖街道相关担任人介绍说。

    展开盈余 62 %

    四维联动赋能 激活协同育人新动能‌

    区别于传统校企单向合作,南湖街道经过“预定精准化、服务双向化、效益共享化”机制,打造学校、企业、社区、当局四维联动的教育生态圈。学校经过“南湖微品”平台按需定制研学课时,企业获得公益展示窗口,社区构建“15分钟研学服务圈”,当局统筹协调资本。“作为身处南湖街道的一位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幸生存工作在一个将教育视为头等大事的街区。传统研学易流于‘打卡式’体验,而南湖形式构建了‘前置进修-实地探讨-成果转化’的闭环。今天,校外研学基地的启动,是街道‘为教育办实事、为孩子谋未来’的生动实践,也是教育生态的优化,是育人共同体的凝聚,更是对‘全环境树德树人’理念的深刻践行。”罗湖小学校长何艾介绍说。

    当天活动现场,渔民村、罗湖村等特点研学点成为亮点:先生可在此探访革新开放足迹、感悟客家文化、耿介教育、家风传承的交融,开启超过时空的“社会讲堂”。

    数字赋能公益 培育共享进展新共鸣‌

    公益没有是包袱,而是时机。依托“南湖微品”数字化平台,项目估计每年惠及辖区上万名先生,为企业创造逾千次品牌展示时机。“企业作为社会进展的紧张力量,天然具有资本整合、专业实践的优势,更应该自动站上教育的 ‘大舞台’。我们期待以研学基地为纽带,与学校共同播撒‘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种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清楚视界,让康健中国的愿景在孩子们明亮的眼眸中照进现实!我们也希望,经过企业基地的树模引领,能动员更多行业伙伴加入教育生态建设。”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钟敬祥院长介绍说。

    共绘愿景:让社会成为育人的广漠讲堂‌

    启动仪式上,南湖街道办事处主任王进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生存即教育”的理念,呼吁更多企业、教育工作者加入协同育人行列。“期待更多企业打开大门,成为青少年发展的‘社会教室’;期待更多社区资本流动起来,编织成滋养未来的‘育人网络’;期待未来,南湖的孩子能自满地说——我的抱负,始于家门口的一次研学之旅。”王进介绍说。

    教育没有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跟着南湖街道首批研学基地的揭牌,该街道正式开启“校社企政”共育新篇章。这场下层治理与教育立异的双向奔赴,正成为照亮城市未来的明亮星光。

    未来,南湖街道将持续深化“三大亮点”工程,推进百场活动、千项服务落地,经过整合社会资本破解研学难题,为下层治理“小切口”推进教育民生“大变更”提供了南湖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林敏儿 谢宇野 通讯员肖兵峰

    发布于:广东省
    5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