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11:58:24
  • 阅读(2836)
  • 评论(58)
  • 5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海淀法院)团结我国互联网协会公布《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案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及《互联网企业廉洁进展建议书》。

    白皮书显示,2020年到2024年,海淀法院共审理非国家工作职员贪腐犯罪案件350件,个中,涉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案件127件,占比约36%,罪名包括非国家工作职员纳贿罪、职务侵占罪、调用资金罪,涉案金额3亿余元,近三年案件量呈上升态势。

    同时,海淀法院举行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管理座谈会,并公布了八件涉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典型案例,展现了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正在业务拓展、平台流量和权限管理、事件运营等事项中的贪腐景象,包括:网络技能公司用户经理引入供应商互助假造货币业务,收纳贿赂并侵占假造货币套现;电商部门员工行使第三方公司虚假交易“刷单”,欺骗平台补助款;社交媒体平台工作职员使用平台运营账号私自公布告白“赚外快”;渠道销售经理违规发放货款折扣券,收取经销商大额贿赂;互联网“大厂”餐饮专家收受供应商巨额贿赂;短视频平台运营职员索要、非法收受主播贿赂款等。典型案例中,最高贪腐金额高达1000余万,最长刑期为有期徒刑十二年。

    展开盈余 82 %

    互联网贪腐案近三年呈回升态势,贪腐潜伏性强

    对于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频发的缘故原由,白皮书总结内部成因包括行业资金麋集,职员流动快,利益诱惑大;企业内部扁平化管理、短链路决议加快贪腐滋长;以及“平台软权力”高度自治,引发权力寻租。

    外部缘故原由则是企业贪腐管理社会机制不美满,企业维权成本和实际挂念。“现在,大部份互联网企业内部都设置有专业的反腐、监察、内控等团队,如廉政部、职业道德扶植部、内审风控部等部门,承担企业内部的反腐工作,团队成员多数具有司法实务的工作背景,工作的专业性和对司法机关的配合度上较之传统企业更强。然则,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较传统企业具有更强的潜伏性,犯罪链条、资金流转每每越发庞大,查处难度更高。”

    从企业类型来看,127件案件中,互联网“大厂”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案件数共93件,占比73%,犯罪金额共计1.84亿余元,占比60%,个案均匀犯罪金额达197万余元。

    从部门类型看,127件案件中,涉及公司部门包括采购销售、产品规划、渠道运营、市场管理、用户管理、内容管理等直接打仗和管理平台用户、从事产品运营推广的业务部门,以及技能运维、财政、后勤、人事等职能部门。

    个中,业务部门贪腐成绩更加突出,涉业务部门贪腐案件共104件,占比82%。

    一方面是因为业务部门直接控制和打仗公司业务资源和流量资源,职权寻租空间更大,另外一方面,业务部门内部管理普遍更加天真灵活,员工自立决议和行动空间更大,致使贪腐行为越发易发、多发。

    涉案职员均匀年龄36岁,“数额巨大”案件占比达43%

    经统计,案件涉及原告人共203人,原告人案发时年龄正在22岁至53岁不等,均匀年龄为36岁。个中,年龄正在18岁至45岁的原告人185人,占比91%,46岁以上的原告人18人,占比9%。从任职环境来看,大部份案件原告人所任职务为部门经理、总监、主管、担任人等具有一定管理职权的职位,此类案件79件,占比62%。

    从犯罪金额看,“数额巨大”案件占比高,职务侵占犯罪金额最大。按金额区间划分,犯罪金额为50万元以下的案件37件,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35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39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13件,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3件。犯罪金额100万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案件占比达43%。从案由看,非国家工作职员纳贿罪犯罪金额共计1.0余亿元,职务侵占罪犯罪金额共计1.63余亿元,调用资金罪犯罪金额共计1200余万元,尚有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罪名的案件7件,犯罪金额为2700余万元,职务侵占犯罪金额相较非国家工作职员纳贿和调用资金犯罪金额整体更高。

    正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韦某职务侵占案就是公司高管行使实控公司进行自我交易,欺骗了近千万元的巨额条约款。

    原告人韦某于2006年1月入职某互联网搜刮引擎公司,历任财政部总监、高等总监,2018年1月任公司副总裁,全面担任财政部管理工作。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间,韦某行使职务便利,通过其实际操纵的某财税征询有限公司与被害单元签订多份虚假的财政尽调业务商定书、税务征询办事协定书和税务申报办事协定书,分多次侵占被害单元共计人民币979.2万元。2020年4月20日,经公司报案,韦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正在侦察历程中,公安机关依法冻结了涉案的韦某及关联职员、公司名下银行账户。正在法院审理期间,韦某正在亲属帮助下退赔人民币50万元,被害单元对韦某的行为透露表现谅解。

    法院经审理以为,原告人韦某行使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元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其行为已组成职务侵占罪。依法判处原告人韦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假造产业成贪腐犯罪新工具,典型案例刑期长达12年

    公布会现场,海淀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徐进介绍了《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案件白皮书》主要内容,案件显示,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具有手段潜伏性强、内外勾结,不法利益形状假造化,“小官巨贪”和“平台软权力”寻租景象多发等特性,正在预防和管理上,必要形成内外合力。

    正在“流量为王”时代,假造产业成贪腐犯罪新工具。如职务侵占案件中,原告人侵占公司产业类型既包括金钱、设备等实体产业,也有通过点窜背景数据、虚假交易或刷单欺骗公司假造货币、代金券、优惠券等假造产业的形式,或者违规行使平台流质变现,行使内部流量结算政策套取公司补助等环境。正在纳贿型犯罪中,原告人给贿赂人除提供不合法竞争劣势以外,还有向贿赂人提供平台折扣券、游戏点券、道具等假造产业利益的环境。127件案件中,涉假造产业贪腐犯罪案件共15件,犯罪金额共计3365万余元。

    白皮书还表露了一路近五年判处刑期最长的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案件,该案件便涉及侵占假造货币套现。

    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间,原告人石某某正在某网络技能公司任贴吧业务部-底子业务产品部用户经理,担任贴吧产品设计、发发掘户需求、担任方案推进等工作。期间,原告人石某某行使职务便利,引入北京某科技公司与其所正在公司互助假造货币嘉奖业务,并不是法收受该公司人民币608万元。

    2016年6月至12月间,原告人石某某行使职务上的便利,正在被害单元与北京某科技公司互助假造货币的业务中,通过多个贴吧账号将部份假造货币变现并转入其操纵的个人银行账户,非法占有被害单元人民币366万元。2021年2月17日,原告人石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法院经审理以为,原告人石某某作为公司工作职员,行使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巨大,已组成非国家工作职员纳贿罪;原告人石某某作为公司职员,行使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元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已组成职务侵占罪,应与其所犯非国家工作职员纳贿罪并罚。依法判决:原告人石某某犯非国家工作职员纳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决意实行有期徒刑十二年。

    白皮书显示,这是近五年判处刑期最长的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案件。涉及电子证据的检察适用、假造交易的证据链美满,以及涉假造产业的犯罪数额认定等成绩,具有互联网企业内部职员贪腐犯罪手段潜伏性强、不法利益假造化等特性,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

    南都记者 马宁宁

    公布于:广东省
    1  收藏